[發明專利]一種抗老化高粘瀝青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66722.0 | 申請日: | 2017-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957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14 |
| 發明(設計)人: | 宋樂春;陳保蓮;范思遠;張靜;程國香;寧愛民;李志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C08L95/00 | 分類號: | C08L95/00;C08L53/02;C08L57/02;C08L9/06;C08L91/00;C08K13/06;C08K5/5419;C08K5/13;C08K7/24;C08K9/06;C08K9/04;B29C47/9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2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受阻酚型抗氧劑 瀝青添加劑 高粘 改性介孔分子篩 抗老化 制備 瀝青 介孔分子篩 抗老化性能 氨基硅烷 丁苯橡膠 石油樹脂 使用壽命 巰基硅烷 羧基基團 芳烴油 粘結性 重量份 改性 添加劑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老化高粘瀝青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該添加劑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原料組分:SBS 100份,石油樹脂20~40份,芳烴油10~40份,丁苯橡膠10~20份,改性介孔分子篩5~8份;其中,所述改性介孔分子篩為氨基硅烷、巰基硅烷和受阻酚型抗氧劑改性的介孔分子篩,所述受阻酚型抗氧劑為含有羧基基團的受阻酚型抗氧劑。本發明的高粘瀝青添加劑不僅顯著提高了瀝青的粘度和粘結性,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瀝青的抗老化性能,從而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粘改性瀝青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抗老化性能的高粘改性瀝青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高粘瀝青一般指60℃動力粘度大于20000 Pa·s的瀝青,適用于開級配抗滑磨耗層(OGFC)等路面的應用。由于具有較大的空隙率,OGFC路面具有很好的排水、降噪、防滑性能。但是大空隙率的結構特性也導致了瀝青與空氣和紫外光的接觸面積增大,加速了瀝青的老化,縮短了路面的使用壽命。
目前,高粘度瀝青主要通過在瀝青中添加聚合物制得,可顯著改善瀝青的高、低溫性能,提高瀝青的粘度,但是存在聚合物分散不均勻,相容性不好等問題。同時,存在抗老化性能不足的問題。
CN101457009A公開了一種高粘度瀝青改性劑及其制備方法,該改性劑包括SIS、古馬隆樹脂、油酸酰胺等。該改性劑與瀝青具有較好的相容性,明顯提高了瀝青的粘附性。但是沒有考慮高粘度瀝青的抗老化問題,其抗老化性能不足,影響高粘度瀝青的使用壽命。
CN102838874A公開了一種瀝青改性劑、改性瀝青以及瀝青混合料。該高粘瀝青改性劑由廢舊輪胎膠粉、聚乙烯廢棄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萜烯樹脂、溶劑油、醇醚羧酸鹽等組成。該改性劑制得的改性瀝青具有較好的高、低溫性能和水穩定性。但其所用廢舊輪胎膠粉仍存在與瀝青相容性不好的問題,同時也存在抗老化性能不足的問題。
綜上,現有技術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瀝青的粘度和粘附性,但存在聚合物相容性不好,以及抗老化性能不足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老化高粘瀝青添加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高粘瀝青添加劑不僅顯著提高了瀝青的粘度和粘結性,而且大幅度地提高了瀝青的抗老化性能,從而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抗老化高粘瀝青添加劑,按重量份計包括以下原料組分:
SBS 100份;
石油樹脂20~40份;
芳烴油10~40份;
丁苯橡膠10~20份;
改性介孔分子篩5~8份;
其中,所述改性介孔分子篩為氨基硅烷、巰基硅烷和受阻酚型抗氧劑改性的介孔分子篩,所述受阻酚型抗氧劑為含有羧基基團的受阻酚型抗氧劑。
在所述改性介孔分子篩中,所述氨基硅烷、巰基硅烷分別接枝于介孔分子篩的表面,受阻酚型抗氧劑與氨基硅烷反應,從而將受阻酚型抗氧劑連接到所述介孔分子篩上。
所述受阻酚型抗氧劑為3,5-二叔丁基-4-羥基苯甲酸、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烯酸、3-(3,5-二甲基-4-羥基苯基)丙烯酸、3-(3,5-二甲氧基-4-羥基苯基)丙烯酸和3-(3-甲氧基-4-羥基苯基)丙烯酸中的一種或幾種。其中,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可以由下述化學式表示:
式(Ⅰ)。
所述介孔分子篩、氨基硅烷、巰基硅烷、受阻酚型抗氧劑的質量比為100:(3~20):(2~10):(5~2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672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