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絕熱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66415.2 | 申請日: | 2017-0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9139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5 |
| 發明(設計)人: | 久武陽一;岡田伸二;酒谷茂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16L59/02 | 分類號: | F16L59/02;B32B5/02;B32B5/06;B32B5/26;B32B37/10;B32B38/08;B32B38/16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劉文海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絕熱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絕熱件及其制造方法,提供在絕熱片的表面不附著有氣凝膠而能夠粘貼粘接件、粘合件的絕熱片。使用的絕熱件包括:第一基材層,其包含氣凝膠和纖維;和第二基材層,其層疊于上述第一基材層,且包含氣凝膠和纖維,上述第一基材層中的氣凝膠體積密度比上述第二基材層中的氣凝膠體積密度高,上述第二基材層的不與上述第一基材層層疊的面的上述氣凝膠比上述第二基材層的與上述第一基材層層疊的面的上述氣凝膠少。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絕熱件及其制造法。尤其涉及多層構造的絕熱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伴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電子設備的高功能化,來自發熱部件的發熱密度急劇增加,這些電子設備的絕熱技術正成為必需技術。
尤其是,小型的移動設備直接與人體接觸的機會多,其殼體外側的溫度上升正成為嚴重的問題。作為由移動設備的殼體外表面的溫度上升引起的問題之一,可舉出低溫燙傷。低溫燙傷是人體長時間暴露于比體溫高的溫度而產生的燙傷的一種,存在如下報告:以44℃持續6小時則會產生燙傷、每上升1℃則產生燙傷的時間變為一半。低溫燙傷與普通的燙傷相比,絕大多數情況下當事者遲于察覺癥狀的發展,在察覺時皮膚多已受到重度的損傷。
另外,移動設備的顯示元件使用液晶顯示器、有機EL顯示器,但這些顯示元件不耐熱,若來自發熱部件的發熱傳遞到這些顯示元件,則成為顯示器的亮度不均、壽命降低的原因,因此為了同時實現移動設備的高性能化和小型-薄型化,需要有效減少向顯示元件的傳熱。
而且,最近,在膝上長時間使用小型筆記本電腦時產生低溫燙傷的病例很多。在今后日益推進設備的小型化、移動化的狀況下,將設備表面的溫度抑制得低是極其重要的,就算只降低1℃。
除此之外,作為電氣化產品,以電視、記錄器、音響設備為首的AV設備、以空調、洗衣機為首的生活家電、以電動螺絲刀為首的電氣工具,也正推進小型化、薄型化、高功能化。它們也有與人體接觸的機會,因此抑制向殼體外部的熱傳導的必要性提高。
而且,對于住宅建筑材料,與室內空間的擴張相伴的墻壁的薄型化、配管路徑的窄小化的需求正在變高。即使墻壁薄也必須維持房間的絕熱性能。因此,需要防止外部的冷氣、熱氣。關于配管,也需要絕熱以防止結露。另外,在配管中流通熱水的情況下,需要進行配管的絕熱。
針對這些問題,作為切斷熱量的方法,在電子設備、家電產品中,考慮使用絕熱構件以使來自設備的殼體內部的發熱部件的熱量不傳遞給殼體。另外,在住宅建筑材料領域,也考慮使用絕熱構件以切斷熱量。而且,為了滿足這些需求,對厚度薄且具有柔軟性的絕熱構件的要求正在提高。
作為滿足該要求的絕熱構件,存在在無紡布等基材中含有絕熱性高的氣凝膠的片狀的絕熱件。但是,在將基于該氣凝膠而實現的絕熱片用作絕熱件的情況下,在片表面附著有氣凝膠,無法將絕熱件粘接于想要使用的地方。因此,存在圖8的剖視圖所示的構造(專利文獻1)。采用由被覆層102覆蓋氣凝膠層101的表面的構造。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9-299893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01-509097號公報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結構中,具有熱傳導率因被覆層102而變高,作為絕熱件不優選這一問題。即,覆蓋整體的被覆層102不佳。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本發明是解決上述以往的問題的發明,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夠在絕熱片的表面局部地粘貼粘接件、粘合件的絕熱片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未經松下知識產權經營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641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彎管結構、管路和直管結構
- 下一篇:一種自摻氣式微泡發生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