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窺鏡用圈套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63752.6 | 申請日: | 2017-02-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286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1 |
| 發明(設計)人: | 中島清一;吾妻圣臣;高木秀憲;新田瞬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立大學法人大阪大學;株式會社八光 |
| 主分類號: | A61B18/12 | 分類號: | A61B1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呂琳,樸秀玉 |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窺鏡 圈套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穿過內窺鏡的鉗子通道而被插入體內并對息肉等組織進行捕捉切除的內窺鏡用圈套器。
背景技術
用于插入內窺鏡的鉗子通道并切除息肉的一般的內窺鏡用圈套器的構成是:在插通于鞘內的操作線的頂端延伸設置有線環,從手邊側使操作線前進/后退,由此,線環相對于鞘的頂端突出/退回。然后,從鞘突出的線環因自身彈力而擴開成環狀,通過將息肉捕捉到該擴開后的線環內并進行高頻燒灼來切除息肉。然后,線環被關閉并容納于細徑的鞘內,對突出時擴開的方式進行記憶。然后,關于此擴開時的形狀,多數形成為在軸向上長、在寬度方向上短的橢圓或者多邊形。然后,由于構成為將擴開記憶部分慢慢地推出,因此,推出的長度(突出長度)越短,其縱向長的傾向越顯著,在突出初始階段幾乎未能擴開。
然后,當線環像這樣地呈縱向長時,為了確保足夠捕捉息肉的寬度,需要增加推出長度。另一方面,當突出長度長時,有時會在捕捉時因線的韌性變弱等而對操作產生阻礙,特別是,對于小息肉,在擴開初始階段,線環向寬度方向的打開較差,由此,該傾向變大。
因此,作為具備下述線環的內窺鏡圈套器,提出了在圈套器環(線環)設有多個外方向凸狀部的內窺鏡圈套器(專利文獻1),其中,所述線環不管從鞘的突出長度的長短如何都能擴開,而且,能盡可能地維持圓環狀而不會變成縱向長的形狀。在該內窺鏡圈套器中,具有從圈套器環的頂端附近朝向外方擴大的方向的第一邊至第三邊這三個邊和在其后方朝向變窄的方向的第四邊,通過將圈套器環形成為第二邊最短、第四邊最長的平面多邊形,構成為即使在從鞘頂端的突出長度短的狀態下,圈套器環也會擴大。此外,提出了在圈套器環的規定位置形成有內向突部的內窺鏡圈套器(專利文獻2),其中,所述內向突部在朝向該圈套器環的內方的方向彎曲突出,并在對所述圈套器線進行拉入操作時,能卡合于所述鞘的頂端部。在該內窺鏡圈套器中,構成為:通過使所述內向突部卡合于所述鞘的頂端部,將所述圈套器環引導保持成能緊縛息肉的理想曲線環狀。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292960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0-50545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根據這些內窺鏡圈套器,即使在圈套器環從鞘的突出長度短的情況下,也能以寬度方向不會變得比較窄的方式擴開,即使是小息肉,也能有效地捕捉。無論是哪個圈套器環,都相對于鞘的軸在平行方向突出,并對稱地擴開。但是,為了呈對稱形狀地擴開,并為了使擴開后的環保持形狀,需要在圈套器環的頂端中心部設置突起部,并且需要以在該突起部的根部向兩側較大地展開的方式,事先對使圈套器環的線在該部分向兩側大角度地打開的方式進行記憶。然后,即使采用這種形狀,從構造上來講,在突出的初始階段的向寬度方向的擴開也受限,難以在該階段形成圓環狀。
而且,包括所述文獻的圈套器在內,一般來講,圈套器環在頂端具備突起部,以鞘的軸為中心向其兩側對稱地展開,而插入有內窺鏡圈套器的內窺鏡通道與攝像機平行設置。但是,并不能說圈套器環以鞘的軸為中心向其兩側呈對稱地筆直突出一定是最好的。即,也可想像到:并非在鞘的軸線上突出,而是在平行配置的攝像機的軸線延長線上突出會更好。此外,對于圈套器環的突起部,從構造上來講,在其根部具有一些間隙,在捕捉息肉、勒緊圈套器環時,有可能產生與圈套器環根的規定間隔平行設定的部分相同的、與息肉周圍不接觸的部分。由此,可能會因該部分的通電不良而在燒灼切除中產生不均勻。
因此,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在經由內窺鏡切除息肉等組織的內窺鏡用圈套器中,形成如下環,該環在使圈套器環從鞘突出時,無論圈套器環的突出長度的長短如何,形成為圓環狀的大致形狀都難以產生形狀變化。此外,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內窺鏡用圈套器,其通過在易于從內窺鏡攝像機看到的位置捕捉息肉,能夠與息肉的大小無關地進行容易且穩定的息肉捕捉。
此外,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在于提供一種內窺鏡用圈套器,其在捕捉息肉時,使通電部與整個息肉周圍無間隙地接觸,由此能進行可靠且穩定的燒灼切除。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立大學法人大阪大學;株式會社八光,未經國立大學法人大阪大學;株式會社八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375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