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副車架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60741.2 | 申請日: | 2017-01-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86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許生;胡西;周星;周磊;袁世林;周寧;姜再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1/00 | 分類號: | B62D21/00;B62D21/15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江懷勤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架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車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副車架結構。
背景技術
副車架結構為汽車底盤懸架系統的一部分,其結構形式根據車型的不同可以分為兩種:一種為蝴蝶型副車架結構,通常稱為“K”式副車架,另一種為框式副車架。該兩種副車架結構均具有擺臂安裝部位、轉向器總成安裝部位、發動機懸置安裝部位以及穩定桿總成安裝部位,整體通過鈑金焊接方式固定于一體。上述兩種副車架結構最終通過螺栓與車身連接,使得路面傳入的振動激勵通過副車架結構的緩沖,再傳遞到車身時,振動會大幅度降低,從而提升了整車的舒適性;另外副車架結構的強度比車身更大,進一步提升了汽車底盤系統的強度及操控性。而由于框式副車架增加了U型防撞梁裝置,使得整車安全性、強度及操控性得到明顯提升,故被廣泛用于各類車型中。
現有的框式副車架包括副車架本體和U型防撞梁,副車架本體包括副車架上板和副車架下板,U型防撞梁由六塊鈑金沖壓件焊接而成,副車架上板和副車架下板的前后兩側通過翻邊結構焊接于一體,其左、右兩側通過邊線與U防撞梁焊接于一體,組成一個框式副車架。由于在該框式副車架中具有過多、過長的焊縫,使得其強度與剛度不足,易變形,在整車受到強度較大的沖擊時,很容易造成焊縫處應力集中,導致焊縫開裂,進而使得其較容易失效;同時,該框式副車架的可修復性較差,即其中一處尺寸超差或焊縫質量存在問題,其將會報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副車架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框式副車架容易失效,可修復性較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副車架結構,其包括副車架本體和防撞梁,所述防撞梁為一體成型的U型結構;所述防撞梁的兩端分別設置有口字型安裝部,所述副車架本體的一側設置有與所述口字型安裝部相配合的U型安裝部,所述U型安裝部的U型開口朝向地面;所述U型安裝部套在所述口字型安裝部上,并與所述口字型安裝部可拆卸連接。
優選地,所述防撞梁的兩拐角處分別設置有焊接支架,所述焊接支架上設置有車體前端安裝結構和擺臂前襯套安裝結構;所述焊接支架包括分別與所述防撞梁的兩側焊接連接的支架上板和支架下板。
優選地,所述U型安裝部的底板上相對設置有兩擺臂后襯套固定板,兩擺臂后襯套固定板上設置有相對應的固定孔。
優選地,所述擺臂后襯套固定板與所述底板之間設置有加強板;所述加強板、所述擺臂后襯套固定板與所述副車架本體形成一體式結構。
優選地,所述副車架本體上遠離所述U型安裝部的一側相對設置有兩襯套壓裝套管,所述襯套壓裝套管用于與車體后端相連。
優選地,靠近所述襯套壓裝套管處的所述副車架本體上相對設置有兩穩定桿總成安裝套管。
優選地,所述U型安裝部的側壁上設置有過孔,所述口字型安裝部上設置有與所述過孔相對應的通孔,所述通孔中設置有固定套管,緊固螺栓穿過所述過孔和所述固定套管的中心孔與緊固螺母相配合。
優選地,所述副車架本體上設置有與其一體成型的發動機懸置安裝支架。
優選地,所述副車架本體的中部位置設置有兩轉向器總成安裝套管,兩轉向器總成安裝套管對稱設置在所述副車架本體的縱向中心線的兩側。
優選地,所述防撞梁的兩縱臂上靠近所述口字型安裝部的一端的外側面上設置有內凹加強結構;所述副車架本體上設置有減重孔。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發明的副車架結構,其省去了較多的焊接連接,使得其不會具有過多、過長的焊縫,大大地提高了框式副車架的強度和剛度,從而較好地解決了因生產過程中焊縫一致性控制差而導致的框式副車架容易失效的問題;同時,由于防撞梁與副車架本體之間能夠通過口字型安裝部和U型安裝部實現可拆卸連接,從而使得該副車架結構拆裝方便,具有較好地可修復性。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并將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其中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副車架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防撞梁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副車架本體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副車架本體與防撞梁連接處的示意圖。
附圖中標記:
11、防撞梁 12、口字型安裝部 13、固定套管 14、內凹加強結構
21、副車架本體 22、發動機懸置安裝支架 23、擺臂后襯套固定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6074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全地形履帶車輛的輕型鉸接機構
- 下一篇:一種新型車架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