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功能數字化網絡聯調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59685.0 | 申請日: | 2017-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506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王卓妮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仁谷系統集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12/24;G06F9/5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關家強;吳偉文 |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市江蘇南***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功能 數字化 網絡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系統網絡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能夠對不同數字化網絡進行聯調,具體地是一種多功能數字化網絡聯調裝置,其包括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塊、信號采集模塊、協議定義模塊、協議解析模塊、拓撲生成模塊和模擬輸出模塊。本發明針對不同網絡采用對應的采集技術,實現對網絡數據數字信號采集與記錄,并通過對源碼進行解析,實現信號模擬、故障定位、網絡拓撲分析等功能;還能夠對用戶操作中的誤操作、非法操作進行限制和提醒,以及實現了各個板卡獨立控制的功能,滿足各個板卡的監聽線程可獨立暫停、繼續、結束監聽的功能;并且能作為通用的聯調裝置,減少聯調過程中大量工裝及模擬器開發工作,提高系統聯調的效率,縮短聯調周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系統網絡通信技術領域,特別是能夠對不同數字化網絡進行聯調,具體地是一種多功能數字化網絡聯調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各種以以太網、1553B總線、串口、CAN總線等通信協議構建的數字化網絡被越來越廣泛地采用。其中,以太網(Ethernet)是一種使用CSMA/CD(載波監聽多路訪問及沖突檢測)技術的基帶局域網規范,是當今現有局域網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協議標準,其定義了在局域網(LAN)中采用的電纜類型和信號處理方法;1553B總線是MIL-STD-1553B總線的簡稱,其全稱為飛機內部時分制命令/響應式多路傳輸數據總線,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公布的一種串行多路數據總線標準,其主要特點是分布處理、集中控制和實時響應;串口是串行接口(也串行通信接口或串行通訊接口)的簡稱,是采用串行通信方式的擴展接口,其特點是通信線路簡單,只要一對傳輸線就可以實現雙向通信;CAN 總線(Controller Area Network)即控制器局域網,是ISO國際標準化的串行通信協議,其通信接口中集成了CAN協議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功能。
以太網、1553B總線、串口、CAN總線等通信協議及相應的以太網卡、串口、1553B板卡和CAN板卡等板卡被廣泛應用于工業控制系統、汽車電子系統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從而構建了各種數字化網絡,對數字化網絡的監控管理在工業生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現有技術中的聯調裝置在對數字化網絡系統維修保障時多數只針對單一通信協議,例如中國專利CN103645947B公開了一種MIL-STD-1553B總線監控及數據分析系統,中國專利CN101799795A公開了一種1553B總線監控器及具有該監控器的總線系統,這些監控和分析系統都只能針對1553B總線,不具有通用性,而且,該類產品通常只能夠對于,現有技術在對數字化網絡聯調過程中存在著需要開發大量工裝及模擬器的工作,系統聯調效率較低以及周期較長等缺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在對數字化網絡聯調過程中存在不具有通用性、需要大量工裝及模擬器的開發工作以及效率較低、周期較長等缺點,提供一種多功能數字化網絡聯調裝置。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多功能數字化網絡聯調裝置,包括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塊、信號采集模塊、協議定義模塊、協議解析模塊、拓撲生成模塊和模擬輸出模塊;
多通道并行工作控制模塊負責創建線程池,針對當前指定工作的板卡,啟動相應的線程,能夠控制信號采集模塊和協議解析模塊;
信號采集模塊負責對不同數字化網絡的數據的監聽和捕獲,能夠基于系統及相應物理板卡的驅動程序,獲得當前設備上對應的物理板卡列表及各個板卡的基本信息;基于網絡監聽的服務,能夠實時采集到網絡報文,獲得報文的源碼,并輸出至協議解析模塊;
協議定義模塊通過提供可視化的人機交互方式,接收并響應用戶的對協議的添加、編輯和刪除操作,通過將操作命令發送至協議解析模塊,完成協議的編輯操作,并將操作結果通過界面反饋給用戶,同時對用戶操作中的誤操作、非法操作進行限制和提醒;
報文解析模塊根據相應的數字化網絡協議及協議定義模塊,能夠對采集報文的網絡層協議和應用層進行解析,從協議層數據中獲得報文的基本參數,從應用層數據中識別出該報文對應的協議,并根據協議定義的內容進行解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仁谷系統集成有限公司,未經南京仁谷系統集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96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