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58770.5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34219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歷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91 | 分類號: | C07D307/91;C09K11/06;C07C211/54;C07D333/76;C07C211/61;C07C211/58;H01L51/54;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師事務所 31272 | 代理人: | 俞滌炯 |
| 地址: | 201506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電致發光 化合物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具有下式(Ⅰ)或(Ⅱ)所示的結構:其中,R1~R4選自:H、鹵素、氰基、C1~C20的鏈烷基、C1~C20的鹵代鏈烷基、C3~C20的環烷基、C3~C20的鹵代環烷基、C1~C20的烷氧基、C1~C20的硅烷基、成環碳數為6~30的芳氧基、成環碳數為6~30的芳烴基和成環碳數為6~30的雜環芳烴基;Ar1和Ar2各自獨立地選自:成環碳數為6~30的芳烴基和成環碳數為6~30的雜環芳烴基。本發明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具有優異的電子阻擋性能和較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采用本發明所述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制備的OLED器件表現出更低的工作電壓和更高的電流效率,而且具備更長的使用壽命;因此,其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和出色的市場潛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尤其涉及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
背景技術
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下文簡稱“OLED”)由于具有自發光的特性,相比于液晶顯示技術,具有高對比度、寬視角、響應快、功耗低、色彩再現性好以及可實現柔性器件的巨大優勢,在顯示和照明領域都得到了廣泛的商業化應用。
OLED器件中,最關鍵的性能指標為OLED器件的使用壽命、電流效率、工作電壓以及所能達到的色值等。為改善OLED器件這幾方面的性能,現有的OLED器件一般采用多層結構,包括:空穴注入層(HIL)、空穴傳輸層(HTL)、電子阻擋層(EBL)、發光層(EML)、空穴阻擋層(HBL)、電子傳輸層(ETL)、電子注入層(EIL)。為了降低工作電壓,并提高電流效率和使用壽命,通常要求HTL、HBL和EBL具有較高的空穴遷移率,合適的能級以及較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值得一提的是,現有的藍光OLED器件相較于紅光和綠光OLED器件在發光色值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改善空間。
因此,研發并選擇一種合適的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是關鍵所在。隨著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發展,現有技術中,WO2016006711A1披露了一種芴胺衍生物,作為空穴阻擋層材料,然而,采用該芴胺衍生物制得的OLED器件的空穴遷移率和玻璃化轉變溫度較低,從而導致該OLED器件的使用壽命較短,且工作電壓和功耗較高。
此外,現有技術中所采用的藍色熒光發光材料有許多種類,特別是含有一個或多個稠環的芳香基團和/或茚并芴基團的芳香胺。比如專利US5153073中所公開的芘-芳基胺和WO2012048780中所公開的芘-芳基胺;其中,此外,現有技術中還披露了一系列芳基胺發光化合物,如WO2008006449所披露的苯并茚并芴胺;以及WO2007170847所披露的二苯并茚并芴胺。然而,類似地,以上各種化合物的應用在藍光OLED中時,展現出的色純度和使用壽命仍有欠缺,因而具有一定的提高空間。
因此,研發出具有較高的空穴遷移率和玻璃化轉變溫度,且具有更低的工作電壓和更高的電流效率,從而具備更長的使用壽命的空穴阻擋層材料或電子阻擋層材料,對于促進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和照明技術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發明內容
鑒于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種種缺陷與不足,本發明旨在提供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將其用于OLED器件中時,能夠表現出更低的工作電壓和更高的電流效率,從而具備更長的使用壽命。
因此,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所述有機電致發光化合物具有下式(Ⅰ)或(Ⅱ)所示的結構:
其中,R1~R4各自獨立地選自:H、鹵素、氰基、C1~C20的鏈烷基、C1~C20的鹵代鏈烷基、C3~C20的環烷基、C3~C20的鹵代環烷基、C1~C20的烷氧基、C1~C20的硅烷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碳數為6~30的芳氧基、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碳數為6~30的芳烴基和有取代或無取代的成環碳數為6~30的雜環芳烴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和輝光電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877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