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精密軸承座的加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56972.6 | 申請日: | 2017-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6117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16 |
| 發明(設計)人: | 褚守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 |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 地址: | 213164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密 軸承 加工 方法 | ||
本發明一種精密軸承座的加工方法,步驟:備料:毛坯為精密模鍛件;粗車:在普通數控車床上用三爪卡盤硬爪夾緊鍛件,粗車鍛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將鍛件掉頭用三爪卡盤硬爪夾緊,粗車另一外圓端面及外圓,且粗鏜鍛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熱處理:對粗車后的工件進行退火處理;精車:在精密數控車床上用三爪卡盤硬爪夾緊熱處理后的工件,精車工件的外圓、切槽及外圓端面;再用三爪卡盤軟爪夾緊,精車另一外圓端面,且精鏜內孔及內孔端面;冷處理:對精車后的工件進行冷處理;精磨:利用軸承座精密磨夾具一次裝夾冷處理后的工件,在精密萬能數控磨床上完成工件的內孔、外圓及端面的磨削,完成軸承座的加工。采用此方法,加工精度高,生產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加工的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精密軸承座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數控機床領域出現了一種“高頻主軸”,有時也稱作“直接傳動主軸”,其簡稱為電主軸,它是將機床主軸與主軸電機融為一體的新技術,也是內裝式電機主軸單元,它把機床主傳動鏈的長度縮短為零,實現了機床的“零傳動”,具有結構緊湊、機械效率高、回轉速度極高、回轉精度高、噪聲低以及振動小等優點,因而在現代數控機床中獲得了愈來愈廣泛的應用。
軸承座是電主軸中一個十分關鍵的精密零件,內裝軸承和主軸,其制造精度直接影響電主軸的使用壽命,軸承座尺寸精度要求高,內孔的尺寸精度一般要求在0.005mm以內,形位公差要求也高,內孔的圓柱度一般要求在0.002mm以內,內孔和外圓的同軸度及端面跳動一般要求在0.002mm以內,軸承座的精加工一般采用精密數控萬能磨床磨削內外圓及其端面,由于軸承座的特殊結構,內孔和外圓磨削一般需要分兩次裝夾,第二次裝夾以前面的已經磨削的面為基準校調,時間長且會產生累積測量誤差,生產效率低,質量得不到保證。另外,軸承座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發生變形,導致電主軸精度不穩定,使用壽命較短。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工精度高、生產效率高的精密軸承座的加工方法。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精密軸承座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備料:毛坯為精密模鍛造的鍛件;
步驟2)粗車:在普通數控車床上用三爪卡盤硬爪夾緊鍛件,粗車鍛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再將鍛件掉頭用三爪卡盤硬爪夾緊,粗車鍛件的另一外圓端面及外圓,且粗鏜鍛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
步驟3)熱處理:對粗車后的工件進行退火處理;
步驟4)精車:在精密數控車床上用三爪卡盤硬爪夾緊熱處理后的工件,精車工件的外圓、切槽及外圓端面;再用三爪卡盤軟爪夾緊,精車工件的另一外圓端面,且精鏜內孔及內孔端面;
步驟5)冷處理:對精車后的工件進行冷處理;
步驟6)精磨:利用軸承座精密磨夾具一次裝夾冷處理后的工件,在精密萬能數控磨床上完成工件的內孔、外圓及端面的磨削,完成軸承座的加工。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步驟2中,工件的外圓留2~3mm精加工余量,工件的外圓端面留1~2mm精加工余量。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步驟4中,工件的外圓留0.2~0.4mm精磨余量,工件的外圓端面留0.05~0.1mm精磨余量。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步驟6中,軸承座精密磨夾具具有一次裝夾在萬能數控精密磨床三爪卡盤上的夾具體,夾具體的定位孔內通過第一螺釘安裝有芯軸,芯軸的外圓套有用于定位并夾緊工件的漲套,夾具體與工件之間通過第二螺釘安裝有定位套,定位套上通過緊定螺釘安裝有便于萬能數控精密磨床對工件的內孔及內孔端面進行精磨的鉤形壓板;該夾具還具有通過第三螺釘安裝在工件內孔中且便于萬能數控精密磨床對工件的外圓及外圓端面進行精磨的墊圈。
進一步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漲套與工件之間的間隙為0.02~0.03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未經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697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