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觸控顯示面板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54245.6 | 申請日: | 2017-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661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27 |
| 發明(設計)人: | 黃懿兵;張靜麗;邱英彰;潘朝煌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 地址: | 361101 福建省廈門市***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顯示 面板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觸控顯示面板,所述觸控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壓感電極、第二壓感電極、輔助電極、輔阻隔柱和導電層。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對設置,其中,第一壓感電極位于第一基板朝向第二基板一側表面;第二壓感電極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側表面。第一壓感電極在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與第二壓感電極重疊。輔助電極接地,與第一壓感電極之間有第一間隙且彼此絕緣。輔阻隔柱位于第二基板朝向第一基板一側,且輔阻隔柱頂端設置有導電層,導電層在觸控顯示面板受到按壓時用于連通輔助電極和第一壓感電極。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觸控顯示面板受到按壓前后,明顯增大了壓感電極間電容改變量,提高了壓力檢測的靈敏度。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觸控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觸控顯示面板。
背景技術
隨著觸控顯示技術的不斷發展,觸控顯示面板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用戶對于觸控顯示面板的功能和外觀的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為了滿足用戶的這一需求,集成壓力檢測功能和觸控功能的觸控顯示面板應用而生。
現有技術中的觸控顯示面板,參考圖1,圖1示出了現有技術觸控顯示面板100的截面結構示意圖。觸控顯示面板100集成壓力檢測功能的方式通常為在觸控顯示面板100的第一基板101中設置第一壓感電極103,在第二基板102中設置第二壓感電極104,由于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間具有可形變層105。當用戶在觸控顯示面板100表面施加壓力時,第一壓感電極103和第二壓感電極104之間的可形變層105的高度就會發生變化,從而使得第一壓感電極103和第二壓感電極104構成的電容的電容值發生相應的變化。進而可以將所述第一壓感電極103和所述第二壓感電極104構成的電容的電容值變化量換算為用戶施加在觸控顯示面板100表面的壓力值的大小,以實現壓力檢測功能。
但是隨著輕薄化的觸控顯示面板在市場中受歡迎程度的不斷上升,所述第一基板101和所述第二基板102之間的可形變層105的高度也被越做越小,這就使得實現壓力檢測功能的第一壓感電極103和第二壓感電極104之間的可行變量越來越小。在所述第一壓感電極103和第二壓感電極104之間的可行變量較小的情況下,用戶對觸控顯示面板100施加壓力時,所述第一壓感電極103和第二壓感電極104構成的電容的電容值變化量就會較小。并且當所述觸控顯示面板100的蓋板厚度較大時,用戶施加同樣大小的壓力,可形變層105的高度變化就會更小,從而使得所述第一壓感電極103和第二壓感電極104構成的電容的電容值變化量變得更小。這給壓力檢測功能的應用帶來了極大限制,這些問題都會導致用戶在壓力檢測功能上的體驗較差。
因此,亟需一種能夠提升壓力檢測信號量的觸控顯示面板。
申請內容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觸控顯示面板,以實現提升壓力檢測信號量,進而提升用戶對于壓力檢測功能的用戶體驗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觸控顯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壓感電極、第二壓感電極、輔助電極、輔阻隔柱和導電層。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相對設置,其中,所述第一壓感電極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側表面;所述第二壓感電極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側表面。所述第一壓感電極在所述第二基板的垂直投影與所述第二壓感電極重疊。所述輔助電極接地且與所述第一壓感電極之間有第一間隙且彼此絕緣。所述輔阻隔柱位于所述第二基板朝向所述第一基板一側,且所述輔阻隔柱頂端設置有導電層,所述導電層在觸控顯示面板受到按壓時用于連通所述輔助電極和所述第一壓感電極。與現有技術相比,上述觸控顯示面板受到按壓時,明顯增大了壓感電極間電容改變量,提高了壓力檢測的靈敏度。
可選的,所述觸控顯示面板未被按壓時,所述第一壓感電極浮置。
可選的,所述第一壓感電極的面積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壓感電極的面積。
可選的,所述輔助電極位于所述第一基板朝向所述第二基板一側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424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