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54004.1 | 申請日: | 2017-0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02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4-26 |
| 發明(設計)人: | 董蒨;于綦悅;魏賓;夏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聯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37227 | 代理人: | 段秀瑛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暗場 成像 技術 人體 微血管 三維 超微結構 系統 | ||
1.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用于發射直線傳播的柱狀光線的光源模塊;
用于使照射在被測物體表面的光線成為照射位置不變,照射角度改變的圓偏振光的光圈模塊;
用于將光線部分透過,部分反射的分光單元(4);
用于將光線集中照射至被測物體表面的暗視野物鏡(5),由照射到皮膚表面時發生透射并在皮膚內部微血管處發生后向散射的散射光被所述的暗視野物鏡(5)接收并成像;
用于成像的成像單元(12);
用于呈現圖像的呈像模塊(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模塊包括光源(1)和位于光源(1)照射方向上用于將岀射光轉變為柱狀直線傳播的準直單元(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圈模塊包括能阻斷出射光的不透光擋板(3)和用于驅動光圈旋轉的驅動旋轉裝置,所述不透光擋板(3)的邊緣設有透光孔(11),所述的透光孔設有調光單元。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調光單元為1/4波長板或者1/4相位差模。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光單元的兩側設有保護裝置(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保護裝置(13)的兩面涂覆有防反射涂層。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光單元(4)為半透鏡或者非偏振分光器中的任意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光單元(4)的側部設有阻斷透過分光單元的光線的遮光板(6)。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準直單元(2)與分光單元(4)之間設有直角反射平面鏡(10)。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側流暗場成像技術的人體微血管三維超微結構的成像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源模塊、光圈模塊、分光單元(4)、暗視野物鏡(5)、成像單元(12)和呈像模塊(7)的外周設有固定框架(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未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400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