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濕地出水調節渠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51356.1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578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鄭冬宇;佟鎮;高彥波;徐志;郭宏凱;王婉清;曹大偉;于田田;王影;李遠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嶺南新科生態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C02F3/34;E02B8/06;E03F5/00;E03F5/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宣言律師事務所11509 | 代理人: | 趙建剛 |
| 地址: | 100124 北京市朝***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 濕地 出水 調節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人工濕地出水裝置,具體說是一種人工濕地出水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環境意識不斷增強,對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對污水處理工作也做了更高的要求。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到2020年,全國水環境質量得到階段性改善。到2030年,力爭全國水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到本世紀中葉,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改善,生態系統實現良性循環。同時要求重點推廣飲用水凈化、節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環利用、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再生水安全回用、水生態修復、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適用技術,推進先進適用的節水、治污、修復技術和裝備產業化發展。
目前應用于污水處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處理方法、物理處理方法和化學處理方法。生物處理技術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機物,但一般對氮的去除率不高;化學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但成本較高,且容易產生二次污染。而人工濕地作為一種低投資、低能耗和具有氮磷去除功能的廢水生態處理技術已逐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
人工濕地是由基質、植物和微生物組成的復合系統,該系統依靠物理、化學和生物的三重協同作用,通過過濾、吸附、共沉、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來實現對污染物的高效凈化,在促進綠色植物生長并使其增產的同時,實現廢水的資源化和無害化。
人工濕地是一種很有發展前景的污水處理系統,但是,人工濕地建成后,如何高效的運轉,其設計、建造、運行、維護等各個環節都至關重要。在工程應用中對現有的人工濕地系統進行研究以改良和優化工程設計參數,對系統的長期運行能力和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選擇適當的操作方式,發揮其生態效益。濕地出水口的設計對均勻布水、控制水位和監控水量水質都是非常重要的。
專利200710022269.X(人工濕地出水收集器)中公開了一種用于污水處理的人工濕地的出水收集裝置,該收集器包括礫石緩沖區(3-4)、集水槽(3-5)兩部分,其中,礫石緩沖區的進水端為本收集器的進水端,在該端設有穿孔布水花墻(3-1),穿孔布水花墻隨濕地寬度而設置,自上而下均勻打孔,對濕地出水進行控制,保證來流均勻分布;在礫石緩沖區的出水側設置笛形收集管(3-2),用于收集礫石緩沖區出水,笛形收集管由若干根笛形管(3-2-2)組成,在每根笛形管上設有可控閥門(3-2-1),可控閥門的出水口位于集水槽中,集水槽的出水端設有集中出水收集裝置(3-3)。通過該裝置的分布式來流系統,使出水在濕地全幅寬、全深度方向上均勻匯水,確保污水在濕地中的擬平行流流態。以上研究,結構復雜,應用投入成本較高,推廣難度大。
針對人工濕地出水情況,為降低投資、如何通過合理的出水調節設計措施,對出水水量、流速進行調節,達到量化調控的目的。實際應用中需解決的問題如下:
(1)出水調節渠設計繁瑣、不易維護、施工不方便。
(2)出水調節渠結構的結構形式設計不合理,無法達到流態均勻匯水。
(3)出水調節渠內,無法攔截雜質,使后續出水管道設施產生大量雜質沉積,造成堵塞,影響水利條件。
(4)出水調節渠內,流量、流速無法量化調控。
通過檢索國內外有關人工濕地出水調節的措施及方法文獻專利,表明在本發明之前,與本發明相同的用于人工濕地出水調節措施及方法還沒有報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設計一種人工濕地出水調節渠,解決上述問題。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人工濕地出水調節渠,包括進水區、消能平臺、攔截柵條和布水堰,所述消能平臺設置在所述進水區的外沿,所述進水區的上方與所述布水堰頂端之間設置有縱橫交錯布置的多條所述攔截柵條,所述布水堰設置在所述消能平臺的周圍,所述布水堰的高度大于所述消能平臺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布水堰水平設置,所述布水堰上均勻設置多個堰齒,所述堰齒的截面為梯形,所述堰齒的上部寬度小于下部寬度。
進一步的,所述布水堰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整體布置為正方形。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區、所述消能平臺和所述布水堰的截面形狀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消能平臺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所述消能平臺為正方形。
進一步的,在所述消能平臺的上方架設有所述攔截柵條,所述布水堰的內側面埋設多個焊接件,所述攔截柵條之間搭焊連接,所述攔截柵條通過所述焊接件與所述布水堰固定。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區與出水口連通。
進一步的,所述進水區為正方形,所述進水區為鋼筋混凝土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嶺南新科生態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未經嶺南新科生態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135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