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多孔薄膜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50807.X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2384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宋斌;周超;梁金葵;付振曉;沓世我;王文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風華研究院(廣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71/02 | 分類號: | B01D71/02;B01D69/02;B01D6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徐春祺 |
| 地址: | 52602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多孔 薄膜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薄膜的制備原料包括以質量份數計的以下成分:
其中,所述分散劑選自蓖麻油、三油酸甘油酯、三乙醇胺、丙烯酸-丙烯酸酯季銨鹽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季銨鹽共聚物、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季銨鹽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溴代烷季銨鹽-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流平劑選自二丙酮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有機改性聚硅氧烷、丙烯酸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氟改性丙烯酸酯和氟碳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無機粉體選自二氧化鈦、三氧化二鋁、氧化鋯和釔穩定氧化鋯中的至少一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劑選自聚乙烯醇縮丁醛、乙基纖維素、羥丙基甲基纖維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乙酯、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造孔劑選自碳粉、碳酸鋇、碳酸鈣、碳酸氫銨、淀粉、聚苯乙烯微球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球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孔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劑選自聚氧丙烯甘油醚、苯乙酸月桂醇、聚醚改性有機硅、聚二甲基硅氧烷、甲基烷基聚硅氧烷、苯基聚三甲基硅氧烷和甲基乙烯基聚硅氧烷中的至少一種。
6.一種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的多孔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操作:
將無機粉體、造孔劑、有機溶劑、分散劑和消泡劑混合,第一次研磨,得到混懸液,其中,所述無機粉體的質量份數為30份~40份,所述造孔劑的質量份數為5份~15份,所述有機溶劑的質量份數為15份~25份,所述分散劑的質量份數為0.3份~5.5份,所述消泡劑的質量份數為0.1份~1份,所述分散劑選自蓖麻油、三油酸甘油酯、三乙醇胺、丙烯酸-丙烯酸酯季銨鹽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季銨鹽共聚物、聚硅氧烷-丙烯酸酯季銨鹽共聚物、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溴代烷季銨鹽-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種;
向所述混懸液中加入粘接劑和流平劑,第二次研磨,過濾,收集濾液,得到漿料,其中,所述粘接劑的質量份數為15份~38份,所述流平劑的質量份數為0.1份~1.5份,所述流平劑選自二丙酮醇、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烷基硅氧烷、有機改性聚硅氧烷、丙烯酸樹脂,脲醛樹脂、三聚氰胺甲醛樹脂、氟改性丙烯酸酯和氟碳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以及
排膠燒結所述漿料,得到多孔薄膜。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機溶劑選自叔丁基卡必醇醋酸酯、二元酸酯、甘油、松油醇、無水乙醇、己二醇和正丁醇中的至少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多孔薄膜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膠燒結所述漿料的操作為:采用絲網印刷法印刷所述漿料,以升溫速率為0.5℃/min將溫度升高至400℃進行排膠,維持8h;以升溫速率為1℃/min將溫度升高至1400℃進行燒結,燒結維持2h;最后自然降溫至室溫。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風華研究院(廣州)有限公司,未經廣東風華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風華研究院(廣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0807.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