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背光源、背光源的制造方法和背光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50709.6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025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4 |
| 發明(設計)人: | 譚紀風;楊亞鋒;高健;馬新利;陳小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F21S8/00;F21V7/00;F21V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滕一斌 |
| 地址: | 10001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背光源 制造 方法 背光 模組 | ||
1.一種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包括:
透明基板;
所述透明基板上設置有發光單元陣列,所述發光單元陣列包括多個發光單元;
設置有所述發光單元陣列的透明基板上設置有曲面反射鏡陣列,所述曲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曲面反射鏡,所述多個發光單元與所述多個曲面反射鏡一一對應;
第一發光單元設置在第一曲面反射鏡與所述透明基板之間,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用于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入射至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的入射光轉變為射向所述透明基板的平行光,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為所述發光單元陣列中的任一發光單元,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為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對應的曲面反射鏡;
所述曲面反射鏡陣列中的每個曲面反射鏡為內凹的拋物面鏡,所述第一發光單元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的對稱軸上且與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的頂點的距離為f+a,所述f為所述拋物面鏡的焦距,所述a為大于0的預設值;
所述透明基板未設置有所述發光單元陣列的另一側還設置有透鏡陣列,所述透鏡陣列中的任一透鏡設置在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在所述另一側的正投影所在區域中,所述透鏡陣列中的任一透鏡用于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除發光面的另一面的漏光部分轉換為平行光。
2.一種背光源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設置有發光單元陣列的透明基板,所述發光單元陣列包括多個發光單元;
獲取曲面反射鏡陣列,所述曲面反射鏡陣列包括多個曲面反射鏡;
將所述設置有發光單元陣列的透明基板和所述曲面反射鏡陣列對盒形成背光源,第一發光單元設置在第一曲面反射鏡與所述透明基板之間,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用于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入射至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的入射光轉變為射向所述透明基板的平行光,所述第一發光單元為所述發光單元陣列中的任一發光單元,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為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對應的曲面反射鏡;
所述曲面反射鏡陣列中的每個曲面反射鏡為內凹的拋物面鏡,所述第一發光單元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的對稱軸上且與所述第一曲面反射鏡的頂點的距離為f+a,所述f為所述拋物面鏡的焦距,所述a為大于0的預設值;
在所述透明基板未設置有所述發光單元陣列的另一側設置透鏡陣列,所述透鏡陣列中的任一透鏡設置在所述第一發光單元在所述另一側的正投影所在區域中,所述透鏡陣列中的任一透鏡用于將所述第一發光單元除發光面的另一面的漏光部分轉換為平行光。
3.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包括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50709.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薄膜晶體管顯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種勻光片及使用該勻光片的LCD模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