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控制導引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48950.5 | 申請日: | 2017-01-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023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22 |
| 發明(設計)人: | 程俊;胡有亮;周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L53/66 | 分類號: | B60L53/66;B60L53/00;B60L58/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朱文杰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控制 導引 電路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控制導引電路,涉及充電控制技術領域。控制導引電路包括整流電路、第一檢測電路以及第二檢測電路。供電設備控制裝置根據供電設備的供電能力產生第一交流方波信號,整流電路將第一交流方波信號整流后生成第一直流方波信號,第一檢測電路根據第一直流方波信號生成第二直流方波信號,第二檢測電路根據第一直流方波信號生成第三直流方波信號,電池控制裝置根據第二直流方波信號生成電壓幅值信號、根據第三直流方波信號生成占空比信號。通過上述控制導引電路,可以將供電設備的供電能力信息發送至電池控制裝置,以使電池控制裝置可以向供電設備控制裝置發送正確的供電請求信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充電控制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控制導引電路。
背景技術
隨著傳統化石能源的枯竭和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以及電子技術、控制技術的不斷發展,使電動汽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由于電動汽車的儲能過程相比于傳統化石能源的儲能方式較為復雜,決定電動汽車的性能是否良好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充電系統的安全可靠性。
充電系統一般包括供電設備、供電設備控制裝置、電池、電池控制裝置以及充電機等設備,通過上述設備的信息交互,可以保證供電設備能有效地對電池進行充電工作。
經發明人研究發現,在現有技術中,實現電池控制裝置和供電設備控制裝置的信息交互的電路存在電路原理復雜、信息傳遞的可靠性低的問題,從而造成電池的充電需求和供電設備的供電能力不匹配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控制導引電路,通過該控制導引電路,可以將供電設備的供電能力信息發送至電池控制裝置,以使電池控制裝置可以向供電設備控制裝置發送正確的供電請求信息。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控制導引電路,應用于電動汽車,所述電動汽車包括電池控制裝置,所述控制導引電路包括整流電路、第一檢測電路以及第二檢測電路。
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入端與供電設備控制裝置連接、輸出端分別與所述第一檢測電路的輸入端和所述第二檢測電路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一檢測電路的輸出端和所述第二檢測電路的輸出端分別與所述電池控制裝置的輸入端連接。
所述供電設備控制裝置根據供電設備的供電能力產生第一交流方波信號并發送至所述整流電路。
所述整流電路將所述第一交流方波信號整流后生成第一直流方波信號并分別發送至所述第一檢測電路和第二檢測電路,所述第一檢測電路根據所述第一直流方波信號生成第二直流方波信號并發送至所述電池控制裝置,所述第二檢測電路根據所述第一直流方波信號生成第三直流方波信號并發送至所述電池控制裝置。
所述電池控制裝置根據所述第二直流方波信號生成電壓幅值信號、根據所述第三直流方波信號生成占空比信號。
在本發明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控制導引電路中,所述控制導引電路還包括分壓電路,所述分壓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接地。
在本發明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控制導引電路中,所述分壓電路包括第一分壓電路,所述第一分壓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接地。
在本發明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控制導引電路中,所述分壓電路還包括第二分壓電路,所述第二分壓電路的輸入端與所述整流電路的輸出端連接、輸出端接地、控制端與所述電池控制裝置的輸出端連接。
所述電池控制裝置判斷所述電壓幅值信號和所述占空比信號是否滿足預設條件,當所述電壓幅值信號和所述占空比信號滿足預設條件時,所述電池控制裝置控制所述第二分壓電路導通。
在本發明實施例較佳的選擇中,在上述控制導引電路中,所述第一分壓電路包括第一分壓電阻,所述第二分壓電路包括第二分壓電阻、場效應管、第一限流電阻、濾波電容以及第一濾波電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4895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