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及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47111.1 | 申請日: | 2017-01-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73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簡仁賢;李佳純 | 申請(專利權)人: | 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17/30 | 分類號: | G06F17/30;G06N9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任媛 |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浦東新區自由貿***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話題 驅動 人工智能 回應 方法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人工智能會話系統,尤其涉及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人與人的自然對話會圍繞著話題,使得對話有主題性,隨著對話過程,話題也會自然的變換,但目前的人工智能對話系統沒有能夠考慮到這些特性,使得人機互動顯得不自然、不連貫,用戶體驗不夠好。
發明內容
在人工智能對話系統中,若能識別用戶文本的話題、推論用戶喜好的話題、判斷轉換話題的時機,并在響應時考慮這些信息,便能使人機互動更貼近人與人的自然對話。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及裝置,旨在解決現有的人機對話系統不能根據用戶談論的話題預測用戶喜好的話題、因此無法在響應時以此作為參考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包括:
接收用戶輸入的文本信息;
對所述文本信息進行話題識別,獲取當前話題;
將所述當前話題映像到話題圖譜上;所述話題圖譜為圖形結構的話題關系圖,所述話題圖譜上的話題點表征話題及其喜好程度,話題點之間的線表征話題之間的關聯強度;
對所述話題圖譜上的話題的喜好程度進行更新;
根據所述話題圖譜,對用戶下一次輸入的文本信息的話題進行預測,得到預測話題;
根據所述當前話題和所述預測話題,生成響應策略;
根據所述響應策略,對用戶做出回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當前話題包括當前主要話題和當前次要話題。
在上述任意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話題圖譜包括個人化話題圖譜和全局話題圖譜。
在上述任意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根據所述當前話題和所述預測話題,生成響應策略的步驟,具體為:
根據所述話題圖譜、所述當前話題和所述預測話題,生成響應策略。
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裝置,包括:
接收模塊,用于接收用戶輸入的文本信息;
識別模塊,用于對所述文本信息進行話題識別,獲取當前話題;
映像模塊,用于將所述當前話題映像到話題圖譜上;所述話題圖譜為圖形結構的話題關系圖,所述話題圖譜上的話題點表征話題及其喜好程度,話題點之間的線表征話題之間的關聯強度;
更新模塊,用于對所述話題圖譜上的話題的喜好程度進行更新;
預測模塊,用于根據所述話題圖譜,對用戶下一次輸入的文本信息的話題進行預測,得到預測話題;
生成模塊,用于根據所述當前話題和所述預測話題,生成響應策略;
回應模塊,用于根據所述響應策略,對用戶做出回應。
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當前話題包括當前主要話題和當前次要話題。
在上述任意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話題圖譜包括個人化話題圖譜和全局話題圖譜。
在上述任意實施例的基礎上,進一步地,所述生成模塊用于:
根據所述話題圖譜、所述當前話題和所述預測話題,生成響應策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及裝置,接收用戶輸入的文本信息,識別出用戶談論的話題,映像到話題圖譜上并對話題圖譜進行更新,并據話題圖譜預測出用戶下一句可能談論的話題,再根據當前話題與下一句的預測話題生成響應策略,根據響應策略對用戶進行響應。本發明考慮用戶談論的話題做為響應策略的因素,基于文本分析,能夠偵測用戶話題,推論用戶喜好的下一個話題,在適當的時機進行話題轉換,并在響應策略里考慮當前話題、預測話題,使得人工智能對話系統的響應能切中話題,解決人機互動中的不自然與不連貫現象。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的流程圖;
圖2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的流程示意圖;
圖3示出了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限定本發明。
具體實施例一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話題驅動的人工智能回應方法,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經竹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471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