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用途中性脫模劑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44547.5 | 申請日: | 2017-01-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38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6 |
| 發明(設計)人: | 何衛平;周祖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新平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M173/02 | 分類號: | C10M173/02;B29C33/64;B22C3/00;C10N40/36 |
| 代理公司: | 11508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鄭博文<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用途 中性 脫模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多用途中性脫模劑及其制備方法,一種多用途中性脫模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質組成:聚乙二醇:2.0~4.0%;非離子乳化劑:1.0~2.1%;乙醇:15~30%;二甲基硅油:10.0~15.0%;大豆乳化蜜:2.0~4.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3.5~8.0%;陰離子表面活性劑:2.5~4.5%;絡合劑:0.1~0.5%;水:63.9~31.9%。具有環保、穩定、脫模效果好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注塑脫模、橡膠成型脫模和金屬鑄件脫模技術,特別涉及一種多用途中性脫模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金屬、橡膠、塑料等制品在模具中成型加工,固化后的制品與模具表面接觸,可能因模具工作表面凹凸等微缺陷,使制品自模具剝離時會有一定的摩擦阻力。或二者之間因物理吸附或化學鍵合而致黏結,導致在制品成型后從模具中剝離困難。為了弱化制品與模具間的吸附或黏結,需要使用脫模劑。外涂型脫模劑的工作原理是,脫模劑在模具表面形成一層光滑、致密的薄膜,將模具與所加工的物料隔離開來。這層脫模劑薄膜能很好地與模具表面粘結,不易脫離與被破壞,但與制品不易粘連,從而能把模制品很好地脫落出來。因此脫模劑廣泛應用于注塑脫模、橡膠成型脫模和金屬鑄件脫模等各種模壓操作中。
目前市場上使用的脫模劑有以下幾種:
1、硅油型脫模劑:主要有硅油、硅樹脂甲基支鏈硅油、甲基硅油、乳化甲基硅油、含氫甲基硅油等,通常采用石油醚作為溶劑。脫模溫度較低,且多為油性。
2、大豆卵磷脂類脫模劑,通常采用石油醚作為溶劑,脫模溫度較低,且多為干性,并且大豆卵磷脂價格昂貴。
3、用聚乙二醇作為脫模主要成分,雖脫模溫度高,但單獨用聚乙二醇作為主要脫模成分,其潤滑性差,脫模次數少。
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在于,采用石油醚作為溶劑,石油醚沸點低,通常在30-80℃,因此石油醚很容易揮發,石油醚揮發容易污染環境,并且石油醚具有易燃易爆的缺點,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盡管聚乙二醇不需要采用石油醚作為溶劑,但其噴一次脫模劑后脫模次數少,為1-2次,且被脫模的注塑件或鑄件表面粗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種多用途中性脫模劑,其解決了現有脫模劑中主要存在的環境污染和脫模效果差的問題,采用水作為溶劑,減少了環境污染的問題,同時具有良好的脫模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多用途中性脫模劑,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物質組成:
聚乙二醇:2.0~4.0%;非離子乳化劑:1.0~2.1%;乙醇:15~30%;二甲基硅油:10.0~15.0%;大豆乳化蜜:2.0~4.0%;非離子表面活性劑:3.5~8.0%;陰離子表面活性劑:2.5~4.5%;絡合劑:0.1~0.5%;水:63.9~31.9%。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新平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新平精細化學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4454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