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地下建筑模塊化施工體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39085.8 | 申請日: | 2017-01-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6401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19 |
| 發明(設計)人: | 蘇明浩;高毅;羅雨田;王寧;李鵬;程鵬;于少輝;李洋;李明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D9/10 | 分類號: | E21D9/10 |
| 代理公司: | 鄭州大通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1111 | 代理人: | 陳大通 |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地下 建筑 模塊化 施工 體系 及其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地下暗挖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地下建筑模塊化施工體系及其施工方法,有效的解決地下空間結構工程施工難度大的技術問題,利用裝配式施工的模塊化建造技術,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機械化程度,提供了一種地下建筑模塊化施工體系,包括在地下暗挖結構中設置的始發井和接收井,在始發井內設置有頂推裝置,在接收井內設置有牽引裝置,在始發井和接收井之間還設置有先行導洞,在先行導洞內設置有鋼索或型鋼拉桿,鋼索或型鋼拉桿的一端與接收井內的牽引裝置相連接;另一端與建筑主體結構外側預留的連接件相連,該結構施工及其方法適用于大體量的地下空間開發,有效的避免了大面積的明挖工程,地面環境影響小、社會效益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下暗挖工程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地下建筑模塊化施工體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的城市建設,地下空間的建設利用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并且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繼續推進過程中,城市人口的快速集中,土地資源變得尤為稀缺,整個社會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需求亦愈加突出;然而通常的地下工程施工,做法是采用支護和明挖相結合的施工方式,但是這種傳統的方式帶來的最大困擾就是需要對地面進行整體開挖,不但影響周邊環境,而且嚴重阻礙交通,對社會公共交通和環境影響較大;并且隨著結構埋深的增加,支護費用也大幅提高,如果在城市成熟區域進行明挖,給社會帶來的潛在損失更是無法小覷;而目前的暗挖技術也存在諸多不足,效率和質量較難控制;盾構、頂管技術也只能較好的運用在隧道方面,對于大型的地下空間結構尚無較好的、成體系的、能應對不同地質條件、不同功能需求的施工方法;因此,如何在不影響地上環境、交通、社會生活的前提下,完成復雜地質條件、復雜功能需求的地下工程的建設是尤為重要且亟待解決的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
主要是為了提出一種模塊化建造大型復雜地下空間結構建筑的施工體系及其施工方法,目的在于解決當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掣肘的問題,有效的解決地下空間結構工程施工難度大的技術問題,提高企業的施工效率,降低工人的勞動強度,利用裝配式施工的模塊化建造技術,提高地下工程的安全性和機械化程度。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提供了一種地下建筑模塊化施工體系,包括在地下暗挖結構中設置的始發井和接收井,在始發井內設置有頂推裝置,在接收井內設置有牽引裝置,在始發井和接收井之間還設置有先行導洞,在先行導洞內設置有鋼索或型鋼拉桿,鋼索或型鋼拉桿的一端與接收井內的牽引裝置相連接;另一端與建筑主體結構外側預留的連接件相連,建筑主體結構采用模塊化裝配建造并在始發井內裝配完成;在建筑主體結構的前端還設置有組合式掘進機;在建筑主體結構的下方還設置有軌道基礎,在軌道基礎和建筑主體結構之間還設置有導軌。
該建筑主體結構分別采用分榀、分跨、分部的裝配方式進行結構模塊化裝配。
該組合式掘進機由單個可獨立工作的小型掘進機組合拼裝而成,該小型掘進機使用通用建筑模數設計。
在建筑主體結構的上部還通過組合式掘進機注射有減摩泥漿。
基于上述結構體系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1)、豎井開挖;采用明挖法完成始發井和接收井。
(2)、施做先行導洞;利用管幕機或小型頂管機或水平鉆機完成始發井和接收井之間布設的先行導洞的施做開挖,先行導洞沿建筑物外輪廓布置,在始發井和接收井之間的結構底層亦設置有底層先行導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908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