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35279.0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241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4 |
| 發明(設計)人: | 吳迪;陳金濤;諸自強;王洪曉 | 申請(專利權)人: | 威靈(蕪湖)電機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16/02 | 分類號: | H02K16/02;H02K11/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華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黃德海 |
| 地址: | 241009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機械 差速共軸 反轉 動力裝置 | ||
1.一種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內軸;
外軸,所述外軸套設在所述內軸上且與所述內軸同軸設置,所述內軸的一端伸出所述外軸;
磁阻轉子,所述磁阻轉子與所述內軸的一端和所述外軸的一端中的一個相連;
永磁轉子,所述永磁轉子與所述內軸的一端和所述外軸的一端中的另一個相連,所述永磁轉子與所述磁阻轉子同軸設置;
定子,所述定子與所述磁阻轉子同軸設置且與所述永磁轉子相對地設在所述磁阻轉子的內側或外側,所述定子包括定子鐵芯和繞設在所述定子鐵芯上的主繞組和輔助繞組;
驅動裝置,所述驅動裝置與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相連以分別驅動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
其中,所述主繞組的繞組跨距為y1s,所述輔助繞組的繞組跨距為y1ad,所述主繞組形成極對數為Ps的旋轉磁場,所述輔助繞組形成極對數為Pad的旋轉磁場,
所述永磁轉子包括包含高導磁材料的永磁鐵芯和永磁體,所述永磁體的極性交替布置,形成極對數為Pf的永磁磁場,所述磁阻轉子包括包含高導磁材料的分塊鐵芯和包含非導磁材料的間隔塊,所述分塊鐵芯與所述間隔開沿周向交替布置且數量為Pr,所述主繞組、所述輔助繞組、所述永磁轉子和所述磁阻轉子滿足:
Pr=|Ps±Pf|;
Pad=Pf≠Ps;
y1s≠y1ad。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分別為單相繞組或多相繞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的相數不同。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裝置對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的電流注入頻率滿足:
ωs=PrΩr-PfΩf;
ωad=PfΩf;
其中ωs和ωad分別為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的控制頻率,Ωr和Ωf分別為所述磁阻轉子和所述永磁轉子的機械轉速。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繞組與所述輔助繞組的電流注入相角滿足:
θs=-Prθr+Pfθf;
θad=-Pfθf;
其中θad和θad分別為所述主繞組和所述輔助繞組的注入電流軸線的相角,θf和
θr分別為所述永磁轉子和和所述磁阻轉子與d軸對齊位置的機械角度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軸為空心軸。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阻轉子、所述永磁轉子和所述定子間隙配合。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機械差速共軸反轉動力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阻轉子與所述內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永磁轉子與所述外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定子設在所述磁阻轉子內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威靈(蕪湖)電機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威靈(蕪湖)電機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527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用盤式永磁渦流緩速器
- 下一篇:一種“∞”型連體式永磁電機定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