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透明模式下無IP地址建立隧道的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33181.1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366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馮校云;張永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夏創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46 | 分類號: | H04L12/46;H04L29/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鍾維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579 | 代理人: | 羅銀燕 |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透明 模式 ip 地址 建立 隧道 方法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網絡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透明模式下無互聯網協議(IP)地址建立隧道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隧道技術,又稱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虛擬專用網路)技術,其可以在不安全的互聯網上建立一個安全、穩定的私有網絡。隨著云技術的快速發展,市場上出現了通過云POP(Point Of Presence,網絡服務提供點),即部署在云主機上的POP提供網絡接入并對網絡傳輸進行優化的服務,而隧道技術為用戶安全接入POP點提供了技術保障。隧道技術可以幫助遠程用戶、企業分支機構等企業內部網之間通過POP點建立可信的安全連接,并保證數據的安全傳輸。
透明模式,又稱網橋模式,其適用于在不改變用戶網絡拓撲和組網的前提下,部署新的設備以提供網絡服務。
有時受到用戶網絡規劃的限制,一些用戶沒有預留多余的IP地址來供新的網絡設備使用,這對于用戶部署新的網絡設備造成了困難。
現有技術方案1,采用路由模式部署,實施步驟為:
(1)在出口網關和路由器或者防火墻之間部署提供安全接入POP點服務的網絡設備;
(2)用戶分配額外的IP地址(至少2個IP地址分別配置LAN和WAN口),并配置到提供安全接入POP點服務的設備上;
(3)對提供安全接入POP點服務的設備進行路由配置、進行POP服務器接入配置;
(4)對網關及路由器或者防火墻進行配置;
(5)客戶端訪問POP服務器提供的服務。
現有技術方案2,一種在透明模式下實現VPN接入的方法(專利申請公布號:CN 102611700 A),提供了一種透明模式下VPN接入的方法,其實施的步驟如下:
(1)在網關和內網交換機之間設置帶有EZVPN服務器功能和透明模式的防火墻;
(2)對防火墻進行透明模式配置、EZVPN服務器配置和路由配置,其透明模式配置中包括設備透明端口及由用戶分配的額外的虛端口IP地址;
(3)對網關以及客戶端進行配置;
(4)客戶端通過EZVPN隧道訪問內網服務器。
現有的技術方案1中,采用路由模式部署,不僅需要用戶分配額外的IP地址來進行路由轉發,而且需要修改處于新的網絡設備上下游的出口網關、路由器或者防火墻的配置。這種方案由于需要改變其他網絡設備的路由配置,這樣就改變了用戶原來的網絡拓撲結構,增加了設備部署的復雜度和難度。
現有的技術方案2中,采用透明模式部署,同樣無法解決路由模式部署時存在的問題,其只是減少了對透明接入的網絡設備上下游的出口網關、路由器或者防火墻的配置,但是還是需要修改其他網絡設備的配置,同樣需要用戶分配額外的IP地址來接入POP點。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方案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不需要用戶分配額外IP地址并且簡化部署方式的通過建立隧道提供安全接入POP點的解決方案。本發明主要解決了以下存在的問題:部署設備時不需要用戶分配額外的IP地址,用戶只需要提供處于透明接入的網絡設備上下游的出口網關IP地址和路由器/防火墻IP地址即可;并且不需要對其他網絡設備配置做任何的修改,不改變用戶當前網絡環境和拓撲。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樣態,一種透明模式下無互聯網協議(IP)地址建立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在出口網關和路由器/防火墻之間透明接入安全接入網絡服務提供點(POP)設備;通過源地址轉換(SNAT)來借用路由器/防火墻的IP地址,以實現無IP地址技術;使用橋接口過濾技術劫持透明模式下傳輸的網絡數據;使用虛擬專用網絡(VPN)隧道技術安全接入云POP。
并且,所述的透明模式下無IP地址建立隧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過SNAT來借用路由器/防火墻的IP地址,包括以下步驟:所述安全接入POP設備的透明橋接口IP地址隨意設置為一個不在用戶網絡范圍內的IP地址;通過SNAT技術把所述橋接口IP地址轉換為所述路由器/防火墻的IP地址,所述橋接口就可以通過借用所述路由器/防火墻的IP地址的方式實現對外通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夏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夏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318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