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行車吊繩晃動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033111.6 | 申請日: | 2017-01-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0802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8 |
| 發(fā)明(設計)人: | 魏燕定;周家輝;高官健;方升;陳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C1/00 | 分類號: | G01C1/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83 | 代理人: | 黃芳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行車 吊繩 晃動 檢測 裝置 | ||
一種行車吊繩晃動檢測裝置,包括電機、纏繞在電機上的吊繩,下垂的吊繩上套裝有PVC管,PVC管與電機連接,電機上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上安裝有兩個測量位移的拉繩式位移傳感器,連接板用于安裝拉繩式位移傳感器的下表面與PVC管和電機連接點位于同一平面上,拉繩式位移傳感器的一端均通過拉繩與PVC管固定連接,其另一端均連接有傳遞檢測信號的信號傳輸線,兩拉繩在套裝有PVC管的吊繩垂直時在連接板下表面的投影線是正交的,拉繩式位移傳感器通過檢測晃動PVC管的位移來檢測出吊繩的晃動角。本發(fā)明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精度高、靈敏度高、檢測及時。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行車吊繩晃動檢測裝置。
技術背景
隨著經濟與技術的發(fā)展,行車作為一種吊裝運輸設備在各個工程項目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及重要。在行車操作過程中吊繩容易產生晃動,有可能使周邊的人員與設備受到損傷。
目前對于行車的晃動問題主要是依靠操作指揮人員的肉眼以及操作經驗來識別降低晃動的幅度。肉眼對于晃動的觀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因素,對于細小的晃動不能準確的識別及描述。這就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安全事故。
晃動偏角的測量方法有多種,主要是測量其垂直度。例如專利號為ZL200910102367.3的《用于測量吊車吊鉤垂直度偏差的動態(tài)測量裝置及方法》其主要是通過水平測量傳感器對吊鉤進行實時的檢測,通過無線裝置進行型號的傳輸,由中央處理機構進行分析。該方法原理是能夠實現對吊繩晃動的動態(tài)檢測,但是其具體的測量裝置只是簡化的理想裝置。同樣的在專利號ZL201410118160.6所公開的《一種吊車負載擺角檢測方法》中,其檢測方法為在吊車本體上安裝無線網絡固定節(jié)點,在吊鉤上安裝無線擺動節(jié)點然后基于接收信號強度指標RSSI測距技術實現對吊鉤的空間定位,從而測量擺角。該方案的數據處較為復雜,其實際應用的成本較高。專利號為ZL200720086087.4所公開的《激光測量裝置》是采用激光測垂儀對固定物體進行垂直度測量,將其固定在垂直物體的上端,耿局接收信號中的位移偏差,計算出物體的垂直度偏差。但是激光測垂儀不能測量動態(tài)物體的垂直偏差。
因此在實際的操作與檢測中,需要一種應用性強的設備能夠監(jiān)測行車吊繩的晃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操作簡單、檢測及時的行車吊繩晃動檢測裝置。
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行車吊繩晃動檢測裝置,包括電機、纏繞在電機上的吊繩,其特征在于:下垂的吊繩上套裝有PVC管,PVC管與電機連接,電機上安裝有連接板,連接板上安裝有兩個測量位移的拉繩式位移傳感器,連接板用于安裝拉繩式位移傳感器的下表面與PVC管和電機連接點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拉繩式位移傳感器的一端均通過拉繩與PVC管固定連接,其另一端均連接有傳遞檢測信號的信號傳輸線,兩拉繩在套裝有PVC管的吊繩垂直時在連接板下表面的投影線是正交的,拉繩式位移傳感器通過檢測晃動PVC管的位移來檢測出吊繩的晃動角。本發(fā)明通過檢測吊繩上的PVC管的位移來檢測出吊繩的晃動角,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同時采用拉繩式位移傳感器來測量,精度高、靈敏度高、檢測及時。
進一步,所述拉繩式位移傳感器通過夾持裝置安裝在連接板上,使得拉繩式位移傳感器拆裝方便快捷。
進一步,所述夾持裝置包括固定在連接板上的下半片箍板,下半片箍板與上半片箍板的一端鉸接,其另一端通過螺紋副連接并通過凸輪扳手鎖緊固定。螺紋副可以調節(jié)上半片箍板和下半片箍板之間的開口大小,方便安裝拉繩式位移傳感器。
進一步,所述螺紋副包括設置在下半片箍板上的螺紋套和穿設在上半片箍板上的螺桿,螺桿與螺紋套通過螺紋嚙合,通過旋轉螺桿以調節(jié)上半片箍板和下半片箍板的開口大小。
進一步,所述凸輪扳手可繞第一銷軸自由轉動并通過第一銷軸與螺桿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311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