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復合疝氣補片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32246.0 | 申請日: | 2017-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808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23 |
| 發明(設計)人: | 莫秀梅;陳若昕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L27/50 | 分類號: | A61L27/50;A61L27/26;D01D5/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31233 | 代理人: | 黃志達 |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 復合 疝氣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疝氣補片材料及其制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人工復合疝氣補片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腹外疝是指腹腔內臟器通過腹股溝區的缺損向體表突出,俗稱“疝氣”。腹外疝是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有學者推測,中國腹外疝每年發病人數可能超過200萬,而治愈腹外疝的唯一方法是手術。手術方法從過去的張力修補手術已經發展到現在的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和腹腔鏡下的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傳統的疝修補術強行將組織縫合在一起,縫合處的張力較高,有一定的疼痛感而且復發率較高,術后活動能力差,生活質量明顯降低。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一種疝氣修補手術,現在已經在臨床上普遍應用。因為無張力疝修補手術效果明顯比傳統手術好,在臨床上基本上已經取代了傳統手術方法。無張力疝修補手術在臨床上的普遍應用也使疝氣修補材料成為了研究的熱點,從而出現各種各樣的疝修補材料。同時,術后感染也是一項難以解決的問題,傳統的材料降解性差,大多需要二次手術取出,給患者帶來了痛苦。疝氣補片材料的設計不僅要在結構上仿生人體細胞外基質結構與功能解決材料與細胞的生物相容性問題,而且還應在力學上保證修補補位的張力達到正常人體軟組織的能力。因此從結構和功能上構建疝氣修補材料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可降解性和良好機械性能,被廣泛用于組織工程領域。但其屬于合成高分子材料,不能為神經組織生長提供所需的生物信號,同時親水性較差,不利于細胞的粘附和生長。然而,靜電紡技術可以結合二者優點,既能使支架材料具有較高且符合人體軟組織的力學性能,又能為組織生長提供生物信號,促進細胞的粘附、增值和分化,從而滿足人體軟組織的需要。
膠原蛋白是一種天然活性蛋白,具有較低的免疫原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本身及其降解產物對細胞和機體無毒,不會或較少引起炎癥和免疫排斥反應。靜電紡是一種在高壓電場的作用下將聚合物制備成納米纖維的技術,由于它的多功能性和高效性,靜電紡已廣泛應用于制備各種功能納米纖維。電紡納米纖維膜具有許多顯著地特性,如較大的比表面積,納米尺寸的孔徑,靈活的物理/化學改性等。因其特有的性質和功能已被應用于醫藥,生物技術,過濾,膜技術,功能紡織品,傳感器,能源等領域。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人工復合疝氣補片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旨在通過制備出一種靜電紡可降解聚酯疝氣修補材料,最終的目標是可以提供一個理想的結構去替代天然的細胞質基質。因納米纖維膜具有的較大的比表面積和微孔結構,可以誘導纖維細胞粘附到真皮層,并產生一些重要的細胞外基質成分,如膠原蛋白和細胞因子等,從而修復受損組織。并應用于疝氣的治療。
本發明的一種人工復合疝氣補片,所述疝氣補片為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和膠原復合的納米纖維材料。
所述膠原為魚膠原。
本發明的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復合疝氣補片的制備方法,包括:
(1)將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和膠原溶于溶劑中,配置得到混合溶液;
(2)將純膠原溶液溶劑中,得到純膠原溶液;
(3)將上述混合溶液、純膠原溶液作為紡絲液進行共軛靜電紡絲,即得。
所述步驟(1)中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和膠原的質量比為(58-62):(38-42)。
優選聚乳酸羥基乙酸共聚物和膠原的質量比為60:40。
所述步驟(1)、(2)中溶劑均為六氟異丙醇(純度為99%)。
所述步驟(1)中混合溶液的質量百分濃度為8%-12%。
優選混合溶液的質量百分濃度為10%。
步驟(1)中量分別取10ml混合溶液于一個注射器內,再取20ml混合溶液于另一個注射器內。
所述步驟(2)中純膠原溶液的質量百分濃度為8%-12%。優選純膠原溶液的質量百分濃度為10%。
步驟(2)中量取10ml純膠原溶液于注射器內。
所述步驟(3)中共軛靜電紡絲具體為:紡絲環境溫度為20-25℃,轉滾接收轉速1200-1400rpm,共軛紡絲機兩側分別加混合溶液和純膠原溶液,設置紡絲電壓為12-16kV,針頭與接收轉滾之間的距離為12-15cm,推進泵的推進速度為0.10-0.15mm/h,先將混合溶液進行紡絲,制備單一組分層,然后純膠原溶液繼續紡絲,制備雙組分層,直到全部溶液紡絲結束,得到材料。
優選紡絲環境溫度為25℃。
步驟(2)中共軛紡絲結束后,需經過真空55-60℃干燥處理120-130分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22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