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土體電阻率變化的凍土未凍水含量檢測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31330.0 | 申請日: | 2017-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710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03 |
| 發明(設計)人: | 唐麗云;王柯;楊更社;奚家米;王杰;邱培勇;王伯超;王曉剛;徐屹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33/24 | 分類號: | G01N33/24;G01N2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馮子玲 |
| 地址: | 71005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電阻率 變化 凍土 未凍水 含量 檢測 系統 方法 | ||
1.一種基于土體電阻率變化的凍土未凍水含量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數據傳輸終端(3)、計算機(2)和用于置入土體中的溫度及電阻率檢測裝置(4),所述溫度及電阻率檢測裝置(4)包括一個檢測單元(1)或多個上下疊放的檢測單元(1),所述檢測單元(1)包括套管(1-1)和數據采集電路板(1-2),所述套管由從上到下一體成型的第一套管(1-1)、第二套管(1-10)和第三套管(1-11)組成,所述第一套管(1-1)的外徑小于第二套管(1-10)的外徑,所述第二套管(1-10)的外徑與第三套管(1-11)的外徑相等,所述第二套管(1-10)的內徑小于第三套管(1-11)的內徑,所述第一套管(1-1)的外壁上設置有外螺紋,所述第三套管(1-11)的內壁上設置有內螺紋,當所述檢測單元(1)的數量為多個時上下相鄰的兩個檢測單元(1)通過第一套管(1-1)與第三套管(1-11)螺紋連接的方式相連接,所述數據采集電路板(1-2)設置在第二套管(1-10)與第三套管(1-11)的過渡處,所述數據采集電路板(1-2)上集成有數據采集傳輸電路(1-3)和用于連接外部供電電源(5)為數據采集傳輸電路(1-3)中各用電模塊供電的電源線(1-4),所述電源線(1-4)的一端向上沿第二套管(1-10)的內壁和第一套管(1-1)的內壁引出到第一套管(1-1)頂部且連接有第一導電片(1-5),所述電源線(1-4)的另一端連接有位于數據采集電路板(1-2)底部且用于在將第三套管(1-11)與第一套管(1-1)螺紋連接時與第一導電片(1-5)對接的第二導電片(1-6),所述數據采集傳輸電路(1-3)包括第一微處理器(1-31)以及與第一微處理器(1-31)相接的第一數據存儲器(1-32)和第一無線通信模塊(1-33),所述數據采集電路板(1-2)上固定連接有多根伸出第二套管(1-10)并向下豎直彎折的溫度測量探頭安裝管(1-7)和多根伸出第二套管(1-10)并向下豎直彎折的電阻率測量探頭安裝管(1-8),所述溫度測量探頭安裝管(1-7)的豎直段內設置有與第一微處理器(1-31)的輸入端連接的溫度測量探頭(1-34),所述電阻率測量探頭安裝管(1-8)的豎直段內設置有與第一微處理器(1-31)的輸入端連接的電阻率測量探頭(1-35);所述地面數據傳輸終端(3)包括第二微處理器(3-1)以及與第二微處理器(3-1)相接的第二數據存儲器(3-2)、用于與計算機(2)連接并通信的USB通信電路模塊(3-3)和用于與第一無線通信模塊(1-33)無線連接并通信的第二無線通信模塊(3-4)。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體電阻率變化的凍土未凍水含量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溫度測量探頭安裝管(1-7)的數量和電阻率測量探頭安裝管(1-8)的數量均為四根,四根溫度測量探頭安裝管(1-7)和四根電阻率測量探頭安裝管(1-8)均勻設置在數據采集電路板(1-2)上,所述溫度測量探頭安裝管(1-7)和電阻率測量探頭安裝管(1-8)相互間隔設置。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體電阻率變化的凍土未凍水含量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管(1-1)與第二套管(1-10)的過渡處設置有頂板(1-9),所述電源線(1-4)穿過所述頂板(1-9)。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土體電阻率變化的凍土未凍水含量檢測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處理器(1-31)為單片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未經西安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133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模擬降雨原柱土淋溶裝置
- 下一篇:微生物加固砂柱灌漿裝置及其試驗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