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及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30309.9 | 申請日: | 2017-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3465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道遠;崔光耀;袁金秀;李庚許;楊彥嶺;孫憲武;王海川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十六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21D11/00 | 分類號: | E21D11/00;E21D11/38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新世紀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徐瑞豐;董金國 |
| 地址: | 101400***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提高 隧道 襯砌 抗震 減震 能力 結構 施工 方法 | ||
1.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緊貼圍巖設置的初期支護(1)和位于初期支護(1)內側的二次襯砌(3),所述初期支護(1)上沿隧道縱深方向等距設置有環向減震縫(6),所述二次襯砌(3)上沿隧道縱深方向等距設置有襯砌臺車施作二次襯砌(3)時留下的施工縫(4);所述環向減震縫(6)內填充有含橡膠顆粒的混凝土(7),所述施工縫(4)內填充有瀝青砂拌合料(13),且所述環向減震縫(6)和施工縫(4)交錯分布。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縫(4)的中間位置設置中埋式橡膠止水帶(8),所述施工縫(4)的迎水面(11)上設置背貼式止水帶(9),所述施工縫(4)的背水面(12)上填充有嵌縫膏(1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支護(1)和二次襯砌(3)之間還鋪設有防水板(5)。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各個所述環向減震縫(6)之間、各個所述施工縫(4)之間均取同樣間隔,各個所述環向減震縫(6)之間的間隔等于襯砌臺車的長度。
5.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在隧道內的初期支護(1)設置環向減震縫(6),所述環向減震縫(6)沿隧道縱深方向間隔設置,之后在所述環向減震縫(6)內填充含橡膠顆粒的混凝土(7);
步驟二、通過濕噴機將含橡膠顆粒的混凝土(7)噴射至所述環向減震縫(6)的表面及其兩側;
步驟三、利用襯砌臺車在模筑混凝土進行二次襯砌時產生的施工縫(4),在此施工縫(4)中設置防水帶,同時在施工縫(4)中填充瀝青砂拌合料(13)。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二中,含橡膠顆粒的混凝土(7)在所述環向減震縫(6)表面的噴射厚度為所述初期支護(1)厚度的1/3;在所述環向減震縫(6)兩側5-10倍縫寬范圍內噴射含橡膠顆粒的混凝土(7),其厚度由所述環向減震縫(6)兩側向外逐漸增厚至初期支護(1)的厚度。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三中的防水帶包括中埋式橡膠止水帶(8)和背貼式止水帶(9),所述施工縫(4)的中間位置設置中埋式橡膠止水帶(8),所述施工縫(4)的迎水面(11)上設置背貼式止水帶(9),所述施工縫(4)的背水面(12)上填充有嵌縫膏(10)。
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提高隧道襯砌抗震減震能力的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驟二和步驟三之間還包括一步驟,即在所述初期支護(1)和二次襯砌(3)之間鋪設防水板(5)。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十六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未經中鐵十六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30309.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