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移動并固定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29987.3 | 申請日: | 2017-01-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3753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葉長春;胡曉陽;陳永亮;吳春霞;陳濤;鮮玉強;蘇友斌;李才陽;張林;崔鼎;何靜;嚴從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25H5/00 | 分類號: | B25H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51214 | 代理人: | 詹永斌,沈強 |
| 地址: | 621000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移動 固定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是一種快速移動并固定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通常通過航吊、吊車或叉車等大型機械設備的輔助來實現重型設備或方艙的移動就位,此種方法的缺點在于需要外部設備輔助,對于相關保障條件要求較高,而且此種方法的就位精度差,設備螺釘孔位的對準與固定難度較大。同時大型機械設備的使用對操作空間和條件限制較多,在安裝空間狹窄和頂部空間受限的條件下,不能使用該種方法。
小型設備通常在底部安裝滾輪方式實現設備的快速移動,但設備到位后的安裝固定較為困難,需要通過外部輔助設備或人力操作抬高設備,以拆除底部滾輪,再通過搬運移動方能對準孔位,進行固定,這樣就增加了整個作業過程的工作時間與人力成本。
上述兩種方法不利于設備的快速移動就位,以及安裝孔位的對準固定,增加了工作時間和成本,特別是當設備安裝空間限制較多時,使用大型外部輔助設備和多人同時作業來完成設備就位及固定的可操作性較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針對安裝空間和條件限制較多,不適合使用吊裝、叉車等輔助設備情況下,設備的就位與安裝難題,提供了一種快速移動并固定裝置。
一種快速移動并固定裝置,包括底板和墊塊,所述底板的一面上設置有轉動輪,所述轉動輪與底面接觸,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多個安裝通孔和調節螺孔,所述墊塊上設置有與調節螺孔和安裝通孔位置相對應的通孔,所述調節螺孔內設置有可上下調節的調節螺釘,所述安裝通孔內設置有安裝螺釘用于固定安裝底板,所述墊塊的厚度大于轉動輪露出底板的高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通孔和調節螺孔對稱設置在同一直線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通孔和調節螺孔的中心線設置在底板承力結構上。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轉動輪的安裝位置與與安裝通孔、調節螺孔的中心線偏離一定距離。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轉動輪與墊塊互不干涉。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通孔或為沉頭孔,或為埋頭孔。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安裝通孔內設置有金屬轉接套和轉接螺絲套。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轉動輪為嵌入式圓珠滾輪。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嵌入式圓珠滾輪或為與底板面連接,或連接到底面上設置的內沉孔內。
一種快速移動并固定裝置的移動固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首先通過轉動調節螺釘,使得調節螺釘相對于底板上升,使得滾輪與地面接觸;
推動底板,使得底板移動到需要安裝的位置,且底板上的安裝通孔與安裝面上的螺紋孔對齊;
再次轉動調節螺釘,使得螺釘相對于底板下降,使得滾輪與地面脫離接觸;
將墊塊插入到底板與安裝面之間,墊塊上的通孔與底板上的安裝通孔位置對應;
旋轉安裝螺釘,安裝螺釘依次穿過底板的安裝通孔、墊塊的通孔后與安裝面上的螺紋孔固定連接為一體;
當要再次移動時:
首先取出安裝螺釘,接下來取出墊塊,然后按照上述步驟再次執行。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針對在安裝空間和條件限制較多,不適合使用吊裝、叉車等輔助機械設備的情況下,設備的就位與安裝難題,提出了一種快速移動并固定裝置,該方案結合了現有的設備滾輪移動技術,通過調節螺釘可實現設備的短行程升降,從而使設備在降低時,使用嵌入式圓珠滾輪實現設備的快速移動就位,也可使設備在原地升高,通過安裝螺釘和墊塊快速實現設備的固定。由于嵌入式圓珠滾輪占用空間小,可多方向自由移動,能快速便捷的實現設備移動就位;通過可調螺釘和墊塊實現嵌入式圓珠滾輪離地和設備的固定,避免了設備二次移動和安裝;同時該裝置可根據設備需要進行設計,對設備的整體改動小,可適應多種設備的工作環境。安裝就位時,不需要外部輔助設備就可完成設備的快速移動就位與便捷安裝。
附圖說明
本發明將通過例子并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
圖1是本發明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其中:1是底板,2是安裝螺釘,3是調節螺釘,4是嵌入式圓珠滾輪,5是墊塊。
具體實施方式
本說明書中公開的所有特征,或公開的所有方法或過程中的步驟,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驟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未經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應用電子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299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