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光輻射對人眼損傷的監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28488.2 | 申請日: | 2017-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4039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萬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紫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J1/42 | 分類號: | G01J1/42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光輻射 損傷 監測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光輻射對人眼損傷的監測方法,包括步驟:S1:通過紫外線、藍光傳感器實時獲取紫外線、藍光輻射強度并分別輸出第一電流信號、第二電流信號;S2:通過信號處理模塊處理第一電流信號、第二電流信號,得到第一數字信號和第二數字信號;S3:根據第一數字信號、第二數字信號,通過微控制器計算得到紫外線輻射關鍵參數、藍光輻射關鍵參數;S4:通過微控制器判斷紫外線輻射關鍵參數、藍光輻射關鍵參數分別是否超過紫外線輻射損傷預設閾值、藍光輻射損傷預設閾值。本發明進一步公開了一種光輻射對人眼損傷的監測裝置,通過該方法能夠精確監測到紫外線、藍光對眼部的輻射強度,在輻射強度超過預設閾值時,能夠及時提醒用戶采取保護措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監測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輻射對人眼損傷的監測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光輻射安全日漸引起廣泛重視,日光和人造光源的紫外線輻射以及LED燈源的“藍光過量”等因素對人類眼部的光化學損傷時有報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接觸到紫外和藍光輻射源包括太陽光、人造紫外燈、節能燈、LED燈以及手機和電腦背景光源等。紫外線和藍光的能量不一樣,對人體眼睛各部位的影響不完全一樣。短波長的紫外線能量較高,主要進入眼睛前部組織結構,如角膜、結膜和晶狀體等。若長期處于紫外線輻照下,這些組織容易出現光化學損傷。波長小于320nm(峰值位于270nm)的紫外輻射可引起結膜炎和角膜炎,還會誘發白內障。與紫外線相比,藍光的波長較長,可以進入眼睛后部組織結構,如視網膜。如果光源中的400–500nm藍光波段亮度過高,光化學反應會產生大量具有細胞毒性的自由基,破壞視網膜細胞正常生長與工作,造成視網膜的光化學損傷。因此,準確探測紫外線和藍光對人眼的輻射,有助于及時提供預警、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從而避免眼部光化學損傷。
紫外輻射檢測方面,目前一般采用的實驗室方法是通過紫外傳感器測試環境紫外輻射水平,來粗略代表人體眼部的紫外暴露情況,其精準度較差。而藍光檢測方面,市場上僅有專業級的光輻射測量設備。其結構復雜,成本相當高;并且體積較大,不利攜帶與推廣使用。
在實際場景中,人體眼部的有效紫外暴露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人體的沿視軸基本平行于地面、人體眼睛隨機暴露于不同的朝向、以及個體的特定面部結構等,這決定了人體眼部紫外線暴露狀態相當不同于一般測得的環境紫外輻射程度。類似的,人造光源帶來的有效藍光輻射也取決于光源和人眼的相對距離和朝向。目前尚無貼近式的裝置能夠較準確采集紫外線和藍光對人眼部位的有效輻射信息。
再者,市場上迄今尚未有實時、連續、同時監測紫外線和藍光對眼睛部位有害輻射的輕巧穿戴式或便攜式裝置。尚未有裝置能夠同時采集、分析不同波段的紫外線和藍光輻射關鍵信息,并對人體眼睛特定部位受到光化學損傷的可能性進行量化分析,及時進行預警提示,以有助于采取相應有效保護措施。
中國專利申請200510067143.5公開了一種具有輻射檢測功能的眼鏡,用于紫外線、紅外線或者光線輻射的監測。但該裝置嵌入在眼鏡腿內,其受光面與進入眼睛光線平行,并不能準確監測進入眼睛的紫外線和藍光,且該專利沒有得到有害光輻射對人眼的損傷情況,也無法及時提醒用戶有害光危害并采取措施。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光輻射對人眼損傷的檢測方法,通過該方法能夠精確監測到紫外線、藍光對眼部的輻射強度,在輻射強度超過預設閾值時,能夠及時提醒用戶采取保護措施。
為實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輻射對人眼損傷的監測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通過紫外線傳感器實時獲取當前紫外線輻射強度并輸出第一電流信號,通過藍光傳感器實時獲取當前藍光輻射強度并輸出第二電流信號。
S2:通過信號處理模塊處理第一電流信號、第二電流信號,得到第一數字信號和第二數字信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紫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紫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2848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