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28429.5 | 申請日: | 2017-0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033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李大偉;萬玉山;鄒濤;溫馨;沈夢;陳艷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2 | 分類號: | C02F3/3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徑流 雨水 凈化系統 | ||
1.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渠(1)、凈化濕地(2)、砂石層(3)、改良基質層(4)、穿孔導氣管(5)、防滲層(6)和濕地植物(7);
所述的蓄水渠(1)位于河岸上,與河道(9)平行設置;所述凈化濕地(2)為梯田式結構,位于所述蓄水渠(1)和河道(9)之間,與蓄水渠(1)平行;所述蓄水渠(1)與凈化濕地(2)相連,所述的蓄水渠(1)墻體底部設有若干雨水出水口,將雨水排入凈化濕地(2);
所述的蓄水渠(1)上設置有蓋板,蓋板上設置有長方形進水口,進水口用于接納地面的徑流雨水,通過蓄水渠(1)底部出水口將雨水排入凈化濕地(2),所述蓄水渠(1)建造材料由秸稈和混凝土復合而成;為減少泥土淤積和確保水流通暢,所述的蓄水渠(1)底部設置有向河道(9)傾斜的斜坡;
所述凈化濕地(2)為梯田式結構,分為三個階梯,第一階梯與所述蓄水渠(1)相連,接納蓄水渠(1)中的雨水,第一階梯包括砂石層(3)和穿孔導氣管(5);砂石層由砂石組成,深度為0.8~1.2m,在砂石層(3)中均勻放置若干穿孔導氣管(5),提高濕地內部含氧量以增加基質微生物數量和活性;
所述凈化濕地(2)第二階梯包括改良基質層(4);改良基質層由改良基質、細砂和粗砂混合組成,深度為0.5~1.5m,上部覆蓋土壤,種植綠化植物;
所述凈化濕地(2)的第一、二階梯底層為防滲層(6),所述防滲層(6)采用素土夯實進行防滲;
所述凈化濕地(2)第三階梯包括濕地植物(7)和種植層(8);種植層(8)下層為改良基質與細砂混合層,深度為0.2~0.3m,上層為淤泥層,深度為0.2m,淤泥層種植有濕地植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砂石層填充礫石顆粒,粒徑為5~10mm,孔隙率為0.45。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導氣管內徑為25mm,穿孔導氣管四周均勻穿孔,孔徑為5mm,相鄰兩個導氣管間距為100m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基質層中的改良基質、細砂和粗砂體積配比為2:2: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基質制備方法為;
①篩選粒徑為2~4mm的火山巖陶粒,先用自來水清洗三次去除表面雜質,自然風干;
②自然風干后的火山巖陶粒置于加熱裝置中,溫度105℃烘干至恒重,取出后自然冷卻;
③冷卻后的火山巖陶粒加入高錳酸鉀和七水合硫酸亞鐵,按照質量比為1:5進行投加;
④進行機械攪拌,投加高錳酸鉀溶液(0.25mol/L)和硫酸亞鐵溶液(0.50mol/L),分4-6次緩慢加入;
⑤在每次加入一定量硫酸亞鐵溶液的同時加入氫氧化鈉溶液(2mol/L)調節pH值至10左右;
⑥待硫酸亞鐵完全加畢,維持溶液pH值10左右繼續攪拌1h,攪拌結束后用鹽酸溶液(0.2mol/L)調節pH至7左右;
⑦靜置4h之后在105℃烘干至恒重,然后采用高溫(400℃)煅燒3h,最終得到改良基質即負載鐵錳復合氧化物陶粒。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徑流雨水凈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改良基質與細砂混合層中的載鐵錳復合氧化物火山巖陶粒與細砂體積比為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2842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