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壓出式登山桿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25346.0 | 申請日: | 2017-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12340B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家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家浩 |
| 主分類號: | A63B29/08 | 分類號: | A63B29/08 |
| 代理公司: | 煙臺智宇知識產權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7230 | 代理人: | 李增發 |
| 地址: | 264000 山東省煙臺市芝罘***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壓出 登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登山輔助裝備領域,一種壓出式登山桿。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人群聚集度越來越大,人們與自然環境的距離越來越遠。登山是人們即接近自然又鍛煉身體的運動。登山桿或是登山杖是現代登山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它可以幫助人們攀登一些比較難行的山路,各式各樣的登山桿在市場不斷出現,比如申請號為CN201310056333.1,公開號為:CN103111054A,名稱為一種帶底部支撐結構的登山杖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就提出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帶底部支撐結構的登山杖,包括杖桿,所述杖桿下端設有軸套一,軸套一上螺接有支撐結構。該發明聲稱:安全可靠,登山杖底端設置仿人體結構的支撐體,增加了登山杖在使用時的靈活性,底面防滑紋路增加了登山杖在平面或者濕滑環境下的支撐能力;將支撐體旋轉收起即可切換成攀登狀態,避免的調整裝配的繁瑣,無需攜帶多余的配件。該發明利用在登山杖底端增加仿人體結構的支撐體的辦法,使登山杖的使用過程中防滑、有效增加了支撐能力,但這種登山杖也存在一些使用上的不便,比如在道路比較泥濘時,該登山杖人支撐體的抓地力就會受到影響,再比如,該支撐面為平面,對于崎嶇山路或是著力點比較小的攀爬山央上該登山杖的使用就會受到影響。
發明內容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壓出式登山桿,包括滑桿1、底板2、底座3,所述滑桿1為圓柱狀,所述底板2為板條狀,所述滑桿1的下端與底板2垂直相連接,所述底板2前后兩端分別固接有向背離滑桿1方向延伸的前連角4和后連角5,所述底座3的前端與所述前連角4的末端相固接,所述底座3的后端與所述后連角5的末端相固接,所述底座3包括與前連角4固接的前弧部6、與后連角5固接的后平部7、前弧部6與后平部7之間設置的中弧部8,前弧部6的橫截面為圓心角為90°的扇環,其一端與前連角4相固接,前弧部6的外表面與前連角4的外表面相切,所述中弧部8的橫截面為圓心角為40°的扇環,所述前弧部6的內表面和外表面分別與中弧部8的內表面和外表面相齊平,所述中弧部8扇環狀橫截面的內表面半徑為前弧部6扇環狀橫截面的內表面半徑的2倍,所述后平部7為平板狀結構,其前端與所述中弧部8固接,后端與后連角5末端固接,所述后平部7的內表面、外表面分別與中弧部8的內表面、外表面相齊平,所述前弧部6外表面均勻設置有3組前固裝置,每組前固裝置包括2個沿前弧部6橫截面垂直方向均勻設置的前固釘61,所述前固釘61垂直于前弧部7外表面且向背離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前固釘61為帶有尖銳頂角的圓錐體,其中圓錐體的底面與前弧部6外表面固接,每組前固裝置外側分別設置有前固板62,所述前固板62靠近前弧部6外表面的一側沿前弧部6橫截面垂直方向的兩端設置有前接軸63,所述前固板62上設置有與前固釘61配套的前穿過孔64,所述前弧部6上設置有與前接軸63配套的前固定孔65,在前弧部6內表面的一側、所述前固定孔65的外周設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末端封閉的前彈簧筒66,所述前彈簧筒66封閉末端處設置有前活動孔67,所述前接軸63經前固定孔65、前彈簧筒66后穿過前活動孔67,并在前活動孔67靠近底板2的一側通過固定螺栓與前活動孔67相卡接,所述前接軸63外側套接有前彈簧68,所述前彈簧68上下兩端分別與前彈簧筒66封閉末端的內表面和前固板62內表面相接觸,所述前固板62為與前弧部6外表面相配合的圓弧狀板體,所述前固板62的圓心角為20°,所述中弧部8外表面均勻設置有2組中固裝置,每組中固裝置包括2個沿中弧部8橫截面垂直方向均勻設置的中固釘81,所述中固釘81垂直于中弧部8外表面且向背離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中固釘81為帶有尖銳頂角的圓錐體,其中圓錐體的底面與中弧部8外表面固接,所述中固裝置外側設置有中固板82,所述中固板82靠近中弧部8外表面的一側沿中弧部8橫截面垂直方向的兩端設置有中接軸83,所述中固板82上設置有與每個中固釘81配套的中穿過孔84,所述中弧部8上設置有與中接軸83配套的中固定孔85,在中弧部8內表面的一側、所述中固定孔85的外周設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末端封閉的中彈簧筒86,所述中彈簧筒86封閉末端處設置有中活動孔87,所述中接軸83經中固定孔85、中彈簧筒86后穿過中活動孔87,并在中活動孔87靠近底板2的一側通過固定螺栓與中活動孔87相卡接,所述中接軸83外側套接有中彈簧88,所述中彈簧88上下兩端分別與中彈簧筒86封閉末端的內表面和中固板82內表面相接觸,所述中固板82為與中弧部8外表面相配合的圓弧狀板體,所述中固板82的圓心角為30°,所述后平部7外表面均勻設置有2組后固裝置,每組后固裝置包括2個沿后平部7橫截面垂直方向均勻設置的后固釘71,所述后固釘71垂直于后平部7外表面且向背離底板2方向延伸,所述后固釘71為帶有尖銳頂角的圓錐體,其中圓錐體的底面與后平部7外表面固接,所述后固裝置外側設置有后固板72,所述后固板72靠近后平部7外表面的一側沿后平部7橫截面垂直方向的兩端設置有后接軸73,所述后固板72上設置有與每個后固釘71配套的后穿過孔74,所述后平部7上設置有與后接軸73配套的后固定孔75,在后平部7內表面的一側、所述后固定孔75的外周設置有向底板2方向延伸的中空的、末端封閉的后彈簧筒76,所述后彈簧筒76封閉末端處設置有后活動孔77,所述后接軸73經后固定孔75、后彈簧筒76后穿過后活動孔77,并在后活動孔77靠近底板2的一側通過固定螺栓與后活動孔77相卡接,所述后接軸73外側套接有后彈簧78,所述后彈簧78上下兩端分別與后彈簧筒76封閉末端的內表面和后固板72內表面相接觸,所述后固板72為平板狀結構,在所述滑桿1的軸線所在的橫截面上,所述前弧部6的圓心位于滑桿1軸線向底座3方向延伸的延長線上,中弧部8的圓心位于滑桿1的軸線上,后平部7的垂直平分線與圓柱狀滑桿1的軸線相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家浩,未經張家浩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2534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多功能瑜伽球和多功能瑜伽球套件
- 下一篇:一種撿球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