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脈沖式變成份細水霧滅火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23927.0 | 申請日: | 2017-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8191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15 |
| 發明(設計)人: | 劉長春;徐紹亮;馬礪;鄧軍;楊元博;袁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2C31/07 | 分類號: | A62C31/07;A62C31/2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匯恩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邢立立 |
| 地址: | 710054 陜西省西安***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脈沖 成份 水霧 滅火 系統 | ||
1.一種脈沖式變成份細水霧滅火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1)、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液位控制器(3)、啟動裝置(4)、第一高壓水泵(5)、第二高壓水泵(6)、循環計時器(7)、至少一組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和至少一組細水霧噴頭組;
所述水箱(1)包括完全隔絕的第一空間(221)和第二空間(222),所述第一空間(221)被清水占據,所述第二空間(222)被含有滅火添加劑的水占據;所述第一空間(221)內的水通過第一管道(8)輸送至所述第一高壓水泵(5),所述第一空間(221)內的水還通過第二管道(9)輸送至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的一進水口,所述第二空間(222)內的水通過第三管道(10)輸送至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的另一進水口,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的出水口通過第四管道(11)與所述第二高壓水泵(6)的進水口連通;所述液位控制器(3)的液位控制器探頭(331)置于第一空間(221)內,所述液位控制器(3)與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電連接;
所述啟動裝置(4)的輸出端通過高壓水泵控制柜(12)分別與所述第一高壓水泵(5)和第二高壓水泵(6)的控制端電連接;
所述第一高壓水泵(5)的出水口處安裝有第五管道(13),所述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通過水霧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與所述第五管道(13)連通,所述水霧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的控制端與所述啟動裝置(4)的輸出端電連接;
所述第二高壓水泵(6)的出水口處安裝有第六管道(14),所述細水霧噴頭組通過細水霧噴頭控制閥與所述第六管道(14)連通,所述細水霧噴頭控制閥的控制端通過所述循環計時器(7)與所述啟動裝置(4)的輸出端電連接;
所述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和細水霧噴頭組交替設置;
該系統安裝在公交車上;
所述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具有兩組,分別為第一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19)和第二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20),細水霧噴頭組具有三組,分別為第一細水霧噴頭組(26)、第二細水霧噴頭組(27)和第三細水霧噴頭組(28),兩組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和三組細水霧噴頭組間隔交替設置;
第五管道(13)上分有兩條干路管道,分別為第一干路管道(17)和第二干路管道(18),通過第一干路管道(17)和第二干路管道(18)將第一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19)和第二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20)與第五管道(13)連通,在第一干路管道(17)和第二干路管道(18)還分別安裝有第一水霧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21)和第二水霧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22),第一水霧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21)和第二水霧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22)受控于啟動裝置(4),而在第六管道(14)上分有三條干路管道,分別為第三干路通道(23)、第四干路通道(24)和第五干路通道(25),通過第三干路通道(23)、第四干路通道(24)和第五干路通道(25)將第一細水霧噴頭組(26)、第二細水霧噴頭組(27)和第三細水霧噴頭組(28)與第六管道(14)連通,在第三干路通道(23)、第四干路通道(24)和第五干路通道(25)上還分別安裝有第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29)、第二細水霧噴頭控制閥(30)和第三細水霧噴頭控制閥(31),第一細水霧噴頭控制閥(29)、第二細水霧噴頭控制閥(30)和第三細水霧噴頭控制閥(31)受控于循環計時器(7),循環計時器(7)受控于啟動裝置4;
第一細水霧噴頭組(26)由細水霧噴頭A、細水霧噴頭B、細水霧噴頭1a、細水霧噴頭1b組成,其中細水霧噴頭A、細水霧噴頭B設置于車廂底部上,細水霧噴頭A、細水霧噴頭B的連接線垂直投射到公交車車廂頂部的投影線,作該投影線的垂直平分線,該垂直平分線與公交車廂體上部邊緣相交形成一條線段,把該線段均分為三段,細水霧噴頭1a、細水霧噴頭1b布置在該線段的兩個均分點上,細水霧噴頭A、細水霧噴頭B串聯在同一管路中,其余管路沿著公交邊緣與串聯的細水霧噴頭1a、細水霧噴頭1b并聯一起,流經第三干路通道(23)的液體向細水霧噴頭A、細水霧噴頭B、細水霧噴頭1a、細水霧噴頭1b供水;
第二細水霧噴頭組(27)由細水霧噴頭2a、細水霧噴頭2b、細水霧噴頭C、細水霧噴頭D組成,其中細水霧噴頭C、細水霧噴頭D設置于車廂底部上,細水霧噴頭C、細水霧噴頭D的連接線垂直投射到公交車車廂頂部的投影線,作該投影線的垂直平分線,該垂直平分線與公交車廂體上部邊緣相交形成一條線段,把該線段均分為三段,細水霧噴頭2a、細水霧噴頭2b布置在該線段的兩個均分點上,細水霧噴頭C、細水霧噴頭D串聯后與串聯的細水霧噴頭2a、細水霧噴頭2b并聯,細水霧噴頭C、細水霧噴頭D、細水霧噴頭2a、細水霧噴頭2b由第四干路管道(24)供水,連接的管路沿車廂體布置;
第三細水霧噴頭組(28)由細水霧噴頭3a、細水霧噴頭3b、細水霧噴頭E、細水霧噴頭F組成,其中細水霧噴頭E、細水霧噴頭F設置于車廂底部上,細水霧噴頭E、細水霧噴頭F的連接線垂直投射到公交車車廂頂部的投影線,作該投影線的垂直平分線,該垂直平分線與公交車廂體上部邊緣相交形成一條線段,把該線段均分為三段,細水霧噴頭3a、細水霧噴頭3b布置在該線段的兩個均分點上,細水霧噴頭E、細水霧噴頭F串聯后與串聯的細水霧噴頭3a、細水霧噴頭3b并聯,細水霧噴頭E、細水霧噴頭F、細水霧噴頭3a、細水霧噴頭3b由第五干路管道(25)供水,連接的管路沿車廂體布置;
第一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19)由細水霧噴頭4a、細水霧噴頭4b組成,細水霧噴頭B、細水霧噴頭C的連接線垂直投射到公交車車廂頂部的投影線,作該投影線的垂直平分線,該垂直平分線與公交車廂體上部邊緣相交,形成一條線段,把該線段均分為三段,細水霧噴頭4a、4b布置在該線段的兩個均分點上,細水霧噴頭4a、細水霧噴頭4b串聯,細水霧噴頭4a、細水霧噴頭4b由流經第一干路管道(17)的水進行供水,連接的管路沿車廂體布置;
第二水霧狀細水霧噴頭組(20)由細水霧噴頭5a、細水霧噴頭5b組成,細水霧噴頭D、細水霧噴頭E的連接線垂直投射到公交車車廂頂部的投影線,作該投影線的垂直平分線,該垂直平分線與公交車廂體上部邊緣相交,形成一條線段,把該線段均分為三段,細水霧噴頭5a、細水霧噴頭5b布置在該線段的兩個均分點上,細水霧噴頭5a、細水霧噴頭5b串聯,細水霧噴頭5a、細水霧噴頭5b由流經第二干路管道(18)的水進行供水,連接的管路沿車廂體布置;
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與所述第二管道(9)相連通的進水口比所述兩位三通電磁閥門(2)與所述第三管道(10)相連通的進水口先開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未經西安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23927.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