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脂溶性藥物的自組裝多脈沖釋放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23163.5 | 申請日: | 2017-01-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5046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倪恨美;時凱;吳敏;周金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K47/62 | 分類號: | A61K47/62;A61K31/575;A61K31/573;A61K31/33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楊曉玲 |
| 地址: | 21118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脂溶性 藥物 組裝 脈沖 釋放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脂溶性藥物的自組裝多脈沖釋放方法,首先制備包載脂溶性藥物的納米膠囊,然后將所述納米膠囊與成膠的介質材料均勻混合;然后在納米膠囊和介質材料的混合介質中,構建Liesegang環圖案,生成周期性的沉淀晶體。本發明運用范圍廣,增加了藥物的穩定性能和在介質體系中的固定性能,有很好控釋作用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藥物制劑領域,涉及一種脂溶性藥物的自組裝多脈沖釋放方法。
背景技術
藥物緩釋一直以來是科學家們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緩釋藥物是通過適當方法,延緩藥物在體內的釋放、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以達到延長藥物作用 比如,控釋制劑是通過控釋衣膜定時、定量、勻速地向外釋放藥物的一種劑型,使血藥濃度恒定,從而更好地發揮療效。
高分子材料被廣泛的用于藥物緩釋的領域中,藥物緩釋材料是指能夠延緩藥物釋放,持續釋藥8小時以上的一類高分子材料。是目前藥劑領域的研究重點,也是化學、生物學、材料學等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一些用于藥物緩釋的高分子材料包括有:蛋白質、多糖、淀粉等作為藥物制劑中的黏合劑、助懸劑、乳化劑。根據材料來源的不同,可分為天然的高分子緩釋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兩大類。而對于合成高分子緩釋材料,按其生物降解性能的不同,又可分為生物降解型和非生物降解型兩類。明膠是一種天然的蛋白質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易降解的性能,是一種無毒、無免疫原性的藥物緩釋載體。
脈沖藥物釋放系統是近幾年發展出來的一種新的供藥模式。時辰藥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體內的血壓,血糖等存在晝夜節律性,一些疾病的發作也有一定的晝夜節律性。因此,通過一次性服藥,根據病理節律釋放是一種兼顧保持病人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的理想途徑。國外的研究者Kikuchi A 等利用水凝膠負載激素類藥物制備了脈沖釋放特點的藥物釋放裝置。2014年倪恨美教授課題組提出了利用Liesegang環的阻隔作用制備一種自組裝多脈沖釋藥裝置的方法(專利號為ZL 2014 1 0056248.X,ZL 2014 1 0056355.2),并以水溶性藥物,如維生素C,阿霉素和利福平為模型藥物,進行了脈沖釋放的嘗試。但是由于晶體沉淀之間存在孔隙,而且膠體介質對藥物的固定效果也不佳,因此,水溶性藥物容易泄露,并且在實踐中很多藥物都是非水溶性的或脂溶性的。因此本發明在其的基礎上進行了針對脂溶性藥物脈沖釋放的改進。以納米膠囊包載的方式將藥物分散到成膠介質中,不僅擴展了該裝置的載藥多樣性,而且很好地解決了脂溶性藥物與介質之間的結合問題。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一種運用范圍廣,增加了藥物的穩定性能和在介質體系中的固定性能,有很好控釋作用的脂溶性藥物的自組裝多脈沖釋放方法。
技術方案:本發明的一種脂溶性藥物的自組裝多脈沖釋放方法,首先制備包載脂溶性藥物的納米膠囊,然后將所述納米膠囊與成膠的介質材料均勻混合;然后在納米膠囊和介質材料的混合介質中,構建Liesegang環圖案,生成周期性的沉淀晶體。
進一步的,本發明方法中,周期性的沉淀晶體按照如下方式生成:將內電解質溶液與混合介質混合后注入容器中,待混合介質凝固后,將外電解質溶液加入到混合介質的表面,隨著外電解液不斷的向介質中擴散,在混合介質中生成周期性分布的沉淀晶體。
進一步的,本發明方法中,所述內電解質溶液為氯化鈣溶液,所述外電解質溶液為磷酸氫二鈉溶液。
進一步的,本發明方法中,所述納米膠囊的外包裹層由表面活性劑構成,所述表面活性劑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能和脂溶性的藥物形成穩定的納米膠囊。
進一步的,本發明方法中,所述包載脂溶性藥物的納米膠囊能吸附到介質材料上,納米膠囊溶液與介質材料的體積比范圍為0.1~0.5。
進一步的,本發明方法中,所述介質材料為無機材料、可降解有機材料或生物相容性有機材料。
進一步的,本發明方法中,所述無機材料為海藻土;所述可降解有機材料為明膠、瓊膠、卡拉膠或殼聚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南大學,未經東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2316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