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凸輪軸的凸輪軸相位調節器的液壓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19769.1 | 申請日: | 2017-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9123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8 |
| 發明(設計)人: | 昆特·本尼謝克;穆斯塔法·穆罕默德 | 申請(專利權)人: | 伊希歐1控股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L9/02 | 分類號: | F01L9/02;F02D1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華智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31 | 代理人: | 樊衛民;張曄 |
| 地址: | 德國馬克特*** | 國省代碼: | 德國;DE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凸輪軸 相位 調節器 液壓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閥(12)、特別是用于凸輪軸(18)的凸輪軸相位調節器(14)的液壓閥,所述液壓閥包括具有在孔(42)中沿著縱向(L)可移動地設置的軸套(15)、用于輸送液壓流體的供應接頭(30)、至少一個第一工作接頭(34)和第二工作接頭(36),以及至少一個用于導出液壓流體的料箱排出口(38、40)。第一工作接頭(34)和第二工作接頭(36)能通過活塞(44)的移動通過至少一個止回閥(46、48)交替地相互連接和/或與供應接頭(30)連接和/或與至少一個料箱排出口(38、40)連接。至少一個止回閥(46、48)設置在活塞(44)的內部區域(64)中,所述止回閥(46、48)包括帶狀的柔性元件(80)。元件(80)能通過充斥于活塞(44)的外側(66)上的液壓壓力、特別是脈沖狀的液壓壓力向內打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液壓閥,特別是用于機動車的內燃機的凸輪軸的凸輪軸相位調節器的液壓閥。
背景技術
由文獻DE 60 2005 000 504 T2已知一種液壓閥,在所述液壓閥中,用于可變的凸輪軸相位調節器的活塞滑閥具有活塞、多個止回閥和由進給室與減速室至在活塞滑閥中的開口的管道。所述活塞在轉子中的孔內部可移動地支承,所述活塞具有至少兩個通過中心推桿相互分隔的滑閥主體。當活塞處于第一位置中時,液壓流體由進給室通過所述管道和開口向包圍活塞滑閥的中心推桿的孔流動并且通過止回閥和朝向所述管道的開口向減速室流動。當活塞處于第二位置中時,液壓流體由減速室通過所述管道和開口向包圍活塞滑閥的中心推桿的孔流動并且通過止回閥和朝向所述管道的開口向進給室流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液壓閥,所述液壓閥能以簡單并且緊湊的結構型式實現凸輪軸相位調節器的良好的控制特性。
本發明的另一個任務在于,提供凸輪軸的凸輪軸相位調節器,所述凸輪軸相位調節器以簡單并且緊湊的結構型式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
提出一種液壓閥、特別是用于凸輪軸的凸輪軸相位調節器的液壓閥,所述液壓閥包括具有在孔中沿著縱向可移動地設置的活塞的軸套、用于輸送液壓流體的供應接頭、至少一個第一工作接頭和第二工作接頭,以及至少一個用于導出液壓流體的料箱排出口。第一工作接頭和第二工作接頭能通過活塞的移動通過至少一個止回閥交替地相互連接和/或與供應接頭連接和/或與至少一個料箱排出口連接。至少一個止回閥設置在活塞的內部區域中。所述止回閥包括帶狀的柔性元件并且在打開的位置中釋放在活塞的外側和活塞的內部區域之間的連接。活塞的內側具有用于止回閥的外部的止擋部,從而元件能通過充斥于活塞的外側上的液壓壓力、特別是脈沖狀的液壓壓力向內打開。
脈沖狀的液壓壓力一方面是在液壓活塞上的交變力矩,所述交變力矩不僅短暫地具有可變的正值部分,而且具有暫時負值部分。與之相對地,脈動力矩是這樣的力矩,即,所述力矩雖然在數量上變化,然而在若干毫秒的更長時期內保留在力矩特征曲線的相同的符號范圍內。
或交變地、或脈動地起作用的外部的力矩對凸輪軸相位調節器的機動車液壓循環起作用,所述凸輪軸相位調節器具有帶有至少兩個液壓室的反向的液壓活塞。液壓循環通過反向的液壓室的能由液壓泵得出的不同的壓力負載實施位置變化。除了優選通過閥實現的液壓的分向調節(所述分向調節將液壓流體上的壓力負載引導到活塞上)之外,使用交變力矩的負值部分,以使液壓活塞在其位置方面改變。反之,力矩的脈動部分通過其它器件、比如像止回閥來減弱。力矩的選擇性的使用、特別是通過關于止回閥的釋放的使用導致調節速度關于馬達的轉速的線性化,而持續使用為了調節活塞而由泵的盡可能小的液壓供應即使在力矩的純脈動部分中也確保高的調節速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伊希歐1控股有限公司,未經伊希歐1控股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976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