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深基坑圍護豎向格構柱定位轉向控制系統的使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18140.5 | 申請日: | 2017-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935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02 |
| 發明(設計)人: | 許世雄;游大江;劉向科;王浩;崔江余;張林;何濤;吳怡舜;韓雷;馬曉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3/04 | 分類號: | E02D13/04 |
| 代理公司: | 貴陽派騰陽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2110 | 代理人: | 谷慶紅 |
| 地址: | 100015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坑 圍護 豎向 格構柱 定位 轉向 控制系統 使用方法 | ||
1.一種深基坑圍護豎向格構柱定位轉向控制系統的使用方法,其中的深基坑圍護豎向格構柱定位轉向控制系統主要包括:定位系統、轉向系統、輔助調節系統;所述的定位系統包括定位平臺(2)、格構柱(4)、定位木樁(10)、緊固螺桿(3)、加長型螺母(5);所述的轉向系統包括導向柱(1)、鋼筋籠(7)、支抬牛腿(8)、螺桿連接牛腿(9);所述的輔助調節系統包括支抬扁擔(11)和調節撬棍(12);所述的定位平臺(2)中心留有矩形孔,可容鋼筋籠(7)和導向柱(1)自由穿過,安置于樁孔口頂部地面,所述的導向柱(1)從定位平臺(2)中間插入,下端插入格構柱(4)與格構柱(4)頂部咬合,所述的格構柱(4)插入鋼筋籠(7)并利用鋼筋焊接固定,所述的鋼筋籠(7)插入樁孔(6)內,所述的緊固螺桿(3)為兩根,與導向柱(1)、格構柱(4)端部螺桿連接牛腿(9)相對應布置,成對布置在導向柱(1)兩側,連接導向柱(1)與格構柱(4),使兩者成為整體,所述的緊固螺桿(3)包含螺桿、螺母、絲扣,所述的螺桿、螺母、絲扣的性能標準是在扭緊后應能承受導向柱(1)、格構柱(4)、鋼筋籠(7)及施工中產生的所有荷載的組合值,所述的導向柱(1)所用型鋼與格構柱(4)規格相同,長度根據格構柱(4)與地面場地標高起伏情況推算,長度宜在9米以內,導向柱(1)出地面高度應滿足下導管及澆筑混凝土凈空要求,所述的插入格構柱(4)的導向柱(1)角鋼應與格構柱(4)角鋼相同,在導向柱(1)底部內側分別與格構柱(4)4個角鋼綁焊1根,插頭端部切外坡口,使四根角鋼端部整體呈針狀;插頭長度優選為50-80厘米;其特征在于,深基坑圍護豎向格構柱定位轉向控制系統在使用時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采用地面十字形定位木樁(10)確定樁體中心,鉆機鉆至設計樁孔(6)深,之后移走鉆機;安放定位平臺(2)并使定位平臺(2)與格構柱(4)軸對稱線應完全重合,利用地面十字形定位木樁(10)輔助完成定位,然后用水準儀測量定位平臺(2)的標高,用水平尺調平定位平臺(2);
步驟二:利用起重機將加工好的鋼筋籠(7)吊放至樁孔(6)內,在孔口利用型鋼支抬扁擔(11)架置在定位平臺(2)上,放松鋼絲繩;使用起重機將預制好的格構柱(4)吊放插入所述的孔口鋼筋籠(7)頂部,滿足插入長度后垂直懸停,之后利用8根既定長度的鋼筋將格構柱(4)與鋼筋籠(7)主筋焊接成為整體;繼續使用起重機繼續向樁孔(6)內吊放格構柱(4)與鋼筋籠(7),吊放過程中利用撬棍(12)調整格構柱(4)轉向,應基本在定位平臺(2)矩形孔口中心,且四邊兩兩平行;當起重機下放格構柱(4)至孔口時,利用型鋼支抬扁擔(11)橫向插入格構柱(4)空擋,架置在定位平臺(2)上,放松鋼絲繩;使用起重機起吊預定長度的導向柱(1),將下部插頭插入格構柱(4),利用緊固螺桿將導向柱(1)與格構柱(4)兩側的螺桿連接牛腿連接固定,成為整體;
步驟三:導向柱(1)、格構柱(4)及鋼筋籠(7)達到設計標高后,利用型鋼支抬扁擔(11)支抬導向柱(1)頂部兩側的支抬牛腿(8),并擱置在矩形定位平臺(2)上;對照格構柱(4)與定位平臺(2)的位置關系,利用撬棍(12)微調格構柱(4)中心和轉向,選用不同型號尺寸的支抬扁擔(11)來微調格構柱(4)與鋼筋籠(7)的標高,所有微調在滿足規范誤差范圍后,利用電焊機將支抬導向柱(1)的型鋼支抬扁擔(11)點焊固定在定位平臺(2)上;清孔、下導管、水下澆筑混凝土;
其中,所述的緊固螺桿(3)連接時,固定頭在導向柱(1)頂部的支抬牛腿(8)端部,絲扣段在格構柱支抬牛腿(8)端部,在扭緊螺桿螺母后應用焊機將螺母與格構柱(4)端的支抬牛腿(8)滿焊牢固,以便在導向柱(1)頂部能扭松螺桿,將螺桿下部絲扣從螺母中退絲,達到螺桿周轉使用要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學,未經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8140.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