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特基拉芽孢桿菌及其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16986.5 | 申請日: | 2017-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8587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7 |
| 發明(設計)人: | 仲乃琴;鈔亞鵬;楊敬;張國青;趙盼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01N63/00;A01P3/00;C12R1/0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和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46 | 代理人: | 劉國偉;武玉琴 |
| 地址: | 1001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保藏 菌株 微生物中心 芽抱桿菌 芽孢桿菌 黑痣病 馬鈴薯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特基拉芽抱桿菌(Bacillus tequilensis)菌株T12?1,已于2016年9月23日保藏于中國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 No.13033。該菌株具有馬鈴薯黑痣病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特基拉芽孢桿菌及其用于制備防治馬鈴薯黑痣病菌劑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馬鈴薯黑痣病又稱“黑色粗皮病、莖潰瘍病”,是重要的土傳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現為在馬鈴薯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塊,即黑痣病菌核。是危害馬鈴薯的主要病害之一癥狀表現在首先在近地面處產生紅褐色長形病斑,后逐漸擴大,莖基部周圍變黑而表皮腐爛。葉片逐漸枯黃卷曲,植株易傾斜倒伏死亡。地下塊莖發病多以芽眼為中心,生成褐色病斑,其后干腐或瘡痂狀龜裂,薯塊小而不光滑。溫度低濕度大時,病株表面著生白色霉狀物,造成部分死亡。
馬鈴薯黑痣病屬真菌病害,病原為立枯絲核菌。病菌以菌核在病株莖葉上越冬,第二年產生菌絲,直接浸染幼苗。
常規的防治方法有:增施有機肥,調節好溫濕度,加強管理,提高土壤通透性,以提高植株抗性。發現中心病株及時拔除,用生石灰消毒。噴布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600倍液。生物防治法是利用某些特定的微生物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特異抑制這些病原菌的生長和繁殖,從而達到減少發病的效果。生物防治的優點在用減少或替代化學農藥對環境的污染,且具有較好的專一性,對土壤中其它益生菌一般影響不大。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能有效防治馬鈴薯黑痣病的特基拉芽孢桿菌(Bacillustequilensis)菌株T12-1。
本發明所提供的特基拉芽孢桿菌(Bacillus tequilensis)菌株T12-1,已于2016年9月23日保藏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簡稱為:CGMCC),保藏號為:CGMCC No.13033,保藏單位地址為: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能有效防治馬鈴薯黑痣病的特基拉芽抱桿菌。
附圖說明:
圖1特基拉芽孢桿菌對立枯絲核菌3.2888的抑菌效果圖
圖2特基拉芽孢桿菌對立枯絲核菌3.2871的抑菌效果圖
具體實施方式:
菌種從北京香山地區樹林采集圖樣,分離鑒定而得。
菌株的形狀為:菌體桿狀,1.5x3.0-0.6x0.9,好氧,產芽孢,革蘭氏染色陽性。菌落白色,有皺褶,無光澤,邊緣不整齊。
細菌菌株鑒定方法:16srRNA基因序列(序列表中SEQ ID NO.1)分析,經鑒定為特基拉芽孢桿菌(Bacillus tequilensis)。
細菌培養方法:
特基拉芽孢桿菌Bacillus tequilensis在馬鈴薯固體培養基上活化3次。然后取1環于50ml馬鈴薯液體培養基,28℃,搖床培養2天。發酵液經12,000r/min離心1min鐘后,棄上清,沉淀懸浮于同體積的無菌水中,制備細胞懸液。
菌種用途和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698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