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柔性顯示屏及其觸摸感應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14557.4 | 申請日: | 2017-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8762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6 |
| 發明(設計)人: | 張小寶;李維國;姜海斌;丁立薇;趙影;朱暉 | 申請(專利權)人: | 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6F3/044;H01L27/32;G09F9/3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唐清凱 |
| 地址: | 215300 江蘇省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柔性 顯示屏 及其 觸摸 感應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柔性顯示屏的及其觸摸感應裝置。該觸摸感應裝置包括多個第一觸摸電極、多個第二觸摸電極、連接線以及搭接線,所述多個第一觸摸電極和所述多個第二觸摸電極均位于所述柔性顯示屏的發光層的非發光區域上,且所述第一觸摸電極和所述第二觸摸電極相鄰;相鄰的所述第一觸摸電極在列方向上通過所述連接線連接,相鄰的所述第二觸摸電極在在行方向上通過所述搭接線連接。上述觸摸感應裝置,不僅不影響發光層的發光區域,還能減少柔性顯示屏的整體厚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柔性顯示屏及其觸摸感應裝置。
背景技術
傳統的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diode,AMOLED)玻璃基板顯示屏的觸摸感應采用On-Cell(指的是將觸摸面板功能嵌入到彩色濾光片基板和偏光板之間的方法)結構。
而對于柔性顯示屏,為了實現其折疊的功能,柔性顯示屏的厚度越薄越好。一般地,通過在柔性顯示屏的發光層上面制作觸摸顯示層來實現觸摸功能,觸摸顯示層增加了柔性顯示屏的厚度。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如何減少柔性顯示屏的整體厚度的問題,提供一種柔性顯示屏及其觸摸感應裝置。
一種觸摸感應裝置,用于柔性顯示屏,其中,所述觸摸感應裝置包括多個第一觸摸電極、多個第二觸摸電極、連接線以及搭接線,所述多個第一觸摸電極和所述多個第二觸摸電極均位于所述柔性顯示屏的發光層的非發光區域上,且所述第一觸摸電極和所述第二觸摸電極相鄰;相鄰的所述第一觸摸電極在列方向上通過所述連接線連接,相鄰的所述第二觸摸電極在行方向上通過所述搭接線連接。
上述觸摸感應裝置,其包括多個第一觸摸電極,多個第二觸摸電極、連接線以及搭接線,多個第一觸摸電極和多個第二觸摸電極都位于柔性顯示屏的發光層的非發光區域上,且第一觸摸電極和第二觸摸電極相鄰,而相鄰的第一觸摸電極在列方向上通過連接線連接,而相鄰的第二觸摸電極在行方向上通過搭接線連接,從而使得第一觸摸電極和第二觸摸電極之間電容,觸摸時能改變第一觸摸電極和第二觸摸電極之間的電場,實現觸摸功能,由于第一觸摸電極和第二觸摸電極都是位于發光層的非發光區域,無需制作觸摸層,從而減少柔性顯示屏的整體厚度。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觸摸電極由鉬鋁鉬或鈦鋁鈦依次層疊制得,或所述第一觸摸電極由鉬制得;所述第二觸摸電極由鉬鋁鉬或鈦鋁鈦依次層疊制得,或所述第二觸摸電極由鉬制得。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線和所述第一觸摸電極所采用的材料相同。
一種柔性顯示屏,包括發光層和上述觸摸感應裝置,所述發光層包括發光區域和非發光區域,所述發光區域內設有多個像素單元,多個所述像素單元在行列方向上重復排布,所述像素單元包括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一觸摸電極和所述第二觸摸電極的邊緣均包圍多個所述第一子像素、多個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多個所述第三子像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像素單元所在的位置由水平線分割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子像素和所述第二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第三子像素位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第一觸摸電極所在的位置覆蓋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子像素、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三個相鄰的所述第三子像素,所述第二觸摸電極所在的位置覆蓋三相鄰的所述第一子像素、三個相鄰的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三子像素。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連接線的長度與所述像素單元的長度相等。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搭接線在與所述連接線相鄰的所述第三子像素處進行搭接。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依次排列,所述第一觸摸電極和所述第二觸摸電極所在的位置均覆蓋兩行十一列的矩陣的大小,所述矩陣包括兩個重復單元,所述重復單元由在行方向上十一個連續的相鄰的所述第一子像素、所述第二子像素以及所述第三子像素組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未經昆山工研院新型平板顯示技術中心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455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