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無線標簽通信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13368.5 | 申請日: | 2017-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82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26 |
| 發明(設計)人: | 佐野貢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芝泰格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L1/16;G06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商泰律師事務所 11255 | 代理人: | 麻吉鳳 |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品***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標簽 通信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無線標簽通信裝置,其即使無線標簽的讀取時發生數據的未檢測出也能夠接收無線標簽內的數據,該無線標簽通信裝置,具有通信部和控制部。通信部從無線標簽接收無線標簽所存儲的數據??刂撇慨攣碜詿o線標簽的數據為未檢測出時,或者當來自無線標簽的數據為錯誤時,控制通信部以使其在經過了直到無線標簽處于可應答狀態的規定時間后再次發送查詢信號。
本申請主張申請日為2016年01月22日、申請號為JP2016-010768的日本申請為優先權,并引用上述申請的內容。
技術領域
本說明書所記載的實施例涉及一種從無線標簽讀取數據的無線標簽通信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存儲了識別信息的無線標簽已經普及了,不僅被附加在商品、器件等物品上,而且在建筑物、道路周邊等中也開始被貼裝有無線標簽。作為無線標簽,有存儲ID信息等,并進行數cm~數m的近距離無線通信的RFID標簽(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無線射頻識別)。當通過無線標簽通信裝置(讀寫器)讀取RFID標簽時,則能夠根據與已讀取的數據(ID)關聯的信息取得商品信息、位置信息等。
在這里,假設并排排列有三個無線標簽,無線標簽通信裝置邊移動邊讀取的場景。圖13是表示將在通過現有的通信裝置讀取三個無線標簽時的橫軸作為時間軸的時間圖表的圖。三個無線標簽TG1、TG2、TG3是基于EPC global Classl Generation2(EPC C1G2)標準的無線標簽。
無線標簽TG1、TG2、TG3保持有表示自身是否已被讀取的信息(稱為標志)。在本例中,將在未由通信裝置讀取的情況下的標志的值作為A。在已被讀取后,無線標簽TG1、TG2、TG3將標志的值從A變更成B,并對來自通信裝置的查詢信號不應答。根據該實際安裝,無線標簽變得不多次發送自身所保持的ID信息,從而避免數據的重復。此外,在本例中,為了便于說明,將時隙(Slot)數視為0。
通信裝置在間歇發送期待了標志=A的無線標簽的應答的查詢信號(稱為Query(查詢))的同時,以按照無線標簽TG1、TG2、TG3的順序讀取的方式進行移動。首先,當無線標簽TG1進入到讀取范圍時,則無線標簽TG1接受無線供電而進行起動。這時,無線標簽TG1的標志是A。當無線標簽TG1接收Query時,則無線標簽TG1回送隨機RN16。通信裝置發送包含接收到的RN16的應答信號(稱為ACK)。無線標簽TG1當在ACK中檢測出包含有剛發送的RN16時,則判定為自身已被選擇,并回送內部所安裝的數據。在本例中,無線標簽TG1回送作為本身的識別信息的ID1。
通信裝置接收ID1。在接收到的ID1中被設置有誤檢測符號,能夠檢測出有無錯誤。通信裝置在接收到ID1后,在經過規定時間Ta之前發送接著的Query。
無線標簽TG1當接收Query時則將標志從A變成B。通過這樣,無線標簽TG1變得不對期待了標志=A的應答的Query進行應答。當通信裝置進一步進行移動時,則無線標簽TG1脫離通信裝置的讀取范圍。通過這樣的動作,通信裝置能夠正常地僅一次讀取無線標簽TG1的ID值。
當通信裝置進一步移動時,則無線標簽TG2進入到通信裝置的讀取范圍,接受無線供電并進行起動。這時,無線標簽TG2的標志是A。當無線標簽TG2接收Query時,則回送隨機RN16。通信裝置發送包含接收到的RN16的ACK。無線標簽TG2當在ACK中檢測出包含有剛發送的RN16時,則判定為自身已被選擇并回送ID2。
在這里,在接收ID2時發生了錯誤。通信裝置在從無線標簽TG2結束發送ID2后經過規定時間Ta之前,發送接著的Query。無線標簽TG2由于已發送了ID2并不能得知已發生了錯誤的情況,因此,使標志變成B。通過這樣,無線標簽TG2即使接收期待了標志=A的發生錯誤后的Query也不應答,從而通信裝置不能讀取無線標簽TG2的ID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芝泰格有限公司,未經東芝泰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336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