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方法及測量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11842.0 | 申請日: | 2017-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71797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3-10 |
| 發明(設計)人: | 譚東杰;關國業;林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B11/06 | 分類號: | G01B11/06 |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專利事務有限責任公司 51202 | 代理人: | 呂建平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邁克 干涉 原理 接觸 式樣 厚度 測量方法 測量 裝置 | ||
1.一種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主要由M1反射鏡、M2反射鏡、激光源、接收器件、分光板和補償板構成的光路組件對樣品厚度進行測量,所述激光源、分光板、補償板和M2反射鏡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分光板與補償板相互平行且均與M1反射鏡鏡面成45°夾角;用于放置樣品的載物臺位于M1反射鏡和分光板之間;樣品厚度采用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進行測量:
S1,將待測樣品放置到載物臺上;
S2,打開激光源,調整載物臺或者光路組件至接收器件接收到干涉條紋,記錄樣品平面與M1反射鏡鏡面相對旋轉角度α1;
S3,繼續調整載物臺或者光路組件至接收器件接收到的干涉條紋移動L條,記錄樣品平面與M1反射鏡鏡面相對旋轉夾角α2;
S4,將步驟S2和步驟S3所記錄的樣品平面與M1反射鏡之間的夾角α1、α2以及干涉條紋移 動數L帶入以下公式計算得到待測樣品的厚度:其中,x為待測樣品的厚度,λ為激光源的波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復步驟S1至S4若干次,得到待測樣品厚度的多組數值,對所得待測樣品厚度的多組數值計算平均值,以平均值為待測樣品的厚度。
3.一種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置待測樣品的固定載物臺(3’)以及封裝在一殼體(13)內的光路組件;所述光路組件主要由安裝在殼體(13)內基座上的M1反射鏡(1)、M2反射鏡(2)、激光源(5)、接收器件(6)、分光板(7)、補償板(8)和微機電陀螺儀(10)構成;所述接收器件(6)為CCD元件;所述微機電陀螺儀(10)和接收器件(6)分別與單片機(11)電連接;所述激光源(5)、分光板(7)、補償板(8)和M2反射鏡(2)沿同一方向依次排列,所述分光板(7)與補償板(8)相互平行且均與M1反射鏡鏡面成45°夾角;所述基座與微機電陀螺儀(10)安裝在中心軸(9)上,實現基座旋轉與角度測量聯動;分光板(7)將激光源(5)發射的激光分為兩束,其中一束激光經樣品(4)入射到M1反射鏡(1),另一束激光經補償板(8)入射到M2反射鏡(2);由M1反射鏡(1)反射回的反射光經樣品(4)、分光板(7)由接收器件(6)接收,由M2反射鏡(2)反射回的反射光經補償板(8)再由分光板(7)反射至接收器件(6);調整殼體(13)內的基座的旋轉角度,使接收器件(6)接收到干涉條紋;所述殼體(13)上設計有大于樣品厚度的開口,固定載物臺(3’)能使放置在其上的樣品沿開口進入殼體(13)內位于M1反射鏡(1)和分光板(7)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CD元件為平面點陣電荷耦合元件或者線性電荷耦合元件。
5.根據權利要求4權利要求所述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通過中心軸(9)安裝在殼體(13)內,中心軸位于殼體外的一端安裝有旋轉手柄。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片機(11)安裝在殼體(13)內基座上;所述單片機(11)與位于殼體(13)外的顯示器件(12)電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基于邁克爾遜干涉原理的非接觸式樣品厚度測量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單片機(11)與顯示器件(12)電連接,且兩者位于殼體(13)的外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184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