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信息傳輸方法、終端及網絡側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11397.8 | 申請日: | 2017-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823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3 |
| 發明(設計)人: | 張興煒;杜光龍;黎超;時潔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鈞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楊文娟;劉芳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上行信息 網絡側設備 屬性信息 波束 終端 波束標識 信息傳輸 隱式指示 信令開銷 復雜度 發送 上報 申請 | ||
本申請提供一種信息傳輸方法、終端及網絡側設備,終端根據波束標識確定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并根據屬性信息向網絡側設備發送上行信息。網絡側設備接收到上行信息后,根據上行信息確定波束標識。該過程中,終端通過上報的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來隱式指示選定的不同的波束的Beam ID,不同的波束對應的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不同。也就是說,對于每個波束,該波束都對應上行信息的特定屬性信息,通過向網絡側設備隱式指示Beam ID,降低LTE標準復雜度的同時,降低信令開銷。
技術領域
本申請實施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信息傳輸方法、終端及網絡側設備。
背景技術
第五代移動通信(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新無線接入技術(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采用高頻傳輸數據。由于高頻信號的傳播損耗較大,因此,5G NR在數據傳輸過程中,通過波束成形(beam forming)來提升信號質量。具體的,終端通過測量基站發送的波束成形參考信號(Beam forming Reference Signal,BRS)得到測量結果,將各個波束的測量結果上報給基站,或者,將測量結果最優波束的波束標識(Beam Identification,Beam ID)上報給基站。
由于目前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中沒有Beam ID的上報機制,為實現Beam ID的上報,考慮新增一種上行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UCI),該新增的UCI比如為波束成形指示(Beam Forming Indication,BFI)。UE將Beam ID攜帶在BFI中,向基站發送BFI以實現Beam ID的上報。
上述Beam ID上報過程中,需要新增一種UCI,即新增BFI,需要為BFI定義新的物理上行信道格式,導致LTE標準復雜度提高,同時,新增UCI勢必導致信令開銷增大。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信息傳輸方法、終端及網絡側設備,終端向基站隱式指示Beam ID,降低LTE標準復雜度的同時,降低信令開銷。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信息傳輸方法,該方法是從終端的角度進行描述,該方法中,終端根據波束標識確定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并根據屬性信息向網絡側設備發送上行信息。網絡側設備接收到上行信息后,根據上行信息確定波束標識。
上述方法程中,終端通過上報的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來隱式指示選定的不同的波束的Beam ID,不同的波束對應的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不同。也就是說,對于每個波束,該波束都對應上行信息的特定屬性信息,通過向網絡側設備隱式指示Beam ID,降低LTE標準復雜度的同時,降低信令開銷。
在一種可行的設計中,所述屬性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項:發送所述上行信息時使用的資源信息,所述上行信息的參數信息,所述上行信息的值,所述上行信息的內容信息,所述上行信息的格式信息。
上述方法中,上行信息的屬性信息包含多種信息,可以通過多種信息隱式指示Beam ID,實現靈活指示Beam ID的目的。
在一種可行的設計中,若所述屬性信息包括發送所述上行信息時使用的資源信息,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屬性信息向網絡側設備發送所述上行信息,包括:所述終端在所述資源信息指示的資源上向所述網絡側設備發送所述上行信息。
上述方式中,實現終端通過發送上行信息的資源隱式指示beam ID的目的。
在一種可行的設計中,若所述屬性信息包括所述上行信息的參數信息,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屬性信息向網絡側設備發送所述上行信息,包括:所述終端根據所述參數信息指示的參數向所述網絡側設備發送所述上行信息。
上述方式中,實現終端通過發送上行信息的參數隱式指示beam ID的目的。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1139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信號傳輸的方法及設備
- 下一篇:參考信號的傳輸方法和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