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08448.1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50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林紹萱;尤巖;巢孟科;黃俊;李晨;鐘云;孟劍;張鍇;應秉斌;張可豐;翁娜;宋印璽;周全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 |
| 主分類號: | F22B37/00 | 分類號: | F22B37/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馮子玲 |
| 地址: | 200233***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蒸汽 發生器 水室封頭 進出口 一體化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緊湊式反應堆結構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
背景技術
小型模塊化反應堆采用緊湊式布置方式。緊湊式布置是在分散布置的基礎上取消了設備之間的管道,而將設備直接通過進出口管嘴連接,反應堆設備布置緊湊化從而節省系統所需的布置空間。由于取消了設備之間的大尺寸連接管嘴,降低了發生大破口失水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反應堆安全性得到提高。由于反應堆壓力容器和蒸汽發生器之間取消了主管道,它們通過管嘴直連,必須設計一種特殊結構,為實現此結構需對蒸汽發生器的水室封頭內部腔室進行設計。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出一種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
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包括封頭整體鍛件、水室隔板和進出口管嘴隔板;其中,所述封頭隔板將水室封頭分隔成熱側和冷側兩個腔室;所述進出口管嘴隔板將進出口管嘴分隔成上部熱側和下部冷側兩部分。
優選地,來自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反應堆冷卻劑通過所述進出口管嘴的上部流道進入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入口腔室,再向上流入傳熱管。
優選地,流入所述傳熱管的反應堆冷卻劑經傳熱管將熱量釋放給二次側流體后,向下流入水室封頭出口腔室,并流入泵殼腔室。
優選地,流入所述泵殼腔室的反應堆冷卻劑隨后經泵加壓后通過進出口管嘴隔板下部流道流回反應堆壓力容器,完成一個循環。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提供的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蒸汽發生器與反應堆壓力容器采用單管嘴直接連接,取消了主管道,管嘴隔板將反應堆冷卻劑分成上部熱側和下部冷側。
2、本發明提供的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適用于小型模塊化緊湊式反應堆布置方案。進出口管嘴隔板的設置提供了反應堆冷卻劑進入蒸汽發生器的熱側流道和離開蒸汽發生器的冷側流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提供的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加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包括封頭整體鍛件、水室隔板和進出口管嘴隔板;其中,所述封頭隔板將水室封頭分隔成熱側和冷側兩個腔室;所述進出口管嘴隔板將進出口管嘴分隔成上部熱側和下部冷側兩部分。來自反應堆壓力容器的反應堆冷卻劑通過所述進出口管嘴的上部流道進入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入口腔室,再向上流入傳熱管。流入所述傳熱管的反應堆冷卻劑經傳熱管將熱量釋放給二次側流體后,向下流入水室封頭出口腔室,并流入泵殼腔室。流入所述泵殼腔室的反應堆冷卻劑隨后經泵加壓后通過進出口管嘴隔板下部流道流回反應堆壓力容器,完成一個循環(圖1中的箭頭表示反應堆冷卻劑流向)。
本實施例的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的制造可通過“鍛造+機加工”相結合的工藝實現。具體方式為先整體鍛造成型,對于鍛造無法直接實現的部分,通過機加工成型。水室封頭整體鍛件的主要制造流程為:冶煉鑄錠→鍛造→鍛后熱處理→粗加工→超聲波檢測→性能熱處理→機加工取樣→檢驗(化學成分、機械性能、金相檢驗等)→機加工→無損檢測。隨后進行機加工成型。最后再將水室隔板與進出口管嘴隔板分別通過焊接與水室封頭整體鍛件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施例提供的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蒸汽發生器與反應堆壓力容器采用單管嘴直接連接,取消了主管道,管嘴隔板將反應堆冷卻劑分成上部熱側和下部冷側。
2、本實施例提供的蒸汽發生器水室封頭進出口管嘴一體化結構,適用于小型模塊化緊湊式反應堆布置方案。進出口管嘴隔板的設置提供了反應堆冷卻劑進入蒸汽發生器的熱側流道和離開蒸汽發生器的冷側流道。
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采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對于實施例公開的系統而言,由于與實施例公開的方法相對應,所以描述的比較簡單,相關之處參見方法部分說明即可。
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每個特定的應用來使用不同方法來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不應認為超出本發明的范圍。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發明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這樣,倘若本發明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于本發明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范圍之內,則本發明也意圖包括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未經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844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