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梯度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8232.5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5728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洋;衡正光;鄒華維;梁梅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8L63/00 | 分類號: | C08L63/00;C08L83/10;B29C39/44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遠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李高峽;張娟 |
| 地址: | 610065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梯度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梯度復合材料,它是經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改性的環氧樹脂,并且沿著材料的縱切面方向,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的修飾程度呈梯度降低。本發明還提供了前述梯度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梯度復合材料的拉伸強度、斷裂伸長率以及材料彎曲強度高,玻璃化溫度低,阻尼溫域的范圍寬,性能優良,且制備工藝簡便、成本低,適合大工業生產,應用前景良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梯度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機械構件受到外界刺激后將產生振動和噪聲,這些振動和噪聲一方面會惡化工作環境,危害工作人員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會嚴重影響儀器、設備的精確性、穩定性,使靈敏度降低甚至失效、失靈,采用阻尼材料進行減振降噪是解決上述諸多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阻尼材料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兩方面的要求:(1)良好的阻尼性能,要求阻尼溫域范圍越寬越好;(2)良好的力學性能,要求材料具有高的拉伸強度、拉伸模量等,以滿足使用的要求。
環氧樹脂環氧樹脂(EP)是應用非常廣泛的基礎樹脂之一,性能優良、價格相對較便宜、成型工藝簡單、適合大規模生產、可靠性也較高,其力學可以滿足基本的需求,但是其阻尼性能差,導致無法作為阻尼材料使用。
Zhengguang Heng etal.,Preparation of damping structural integrationmaterials via the formation of nanostructure in triblock copolymer modifiedepoxy resins,J Polym Res(2016)23:1-10公開了采用PCL-PDMS-PCL(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對環氧樹脂進行改性的方法,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阻尼性能,但是仍然無法滿足實際應用的要求。
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阻尼性能和力學性能均非常優良的材料。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梯度復合材料。
本發明梯度復合材料,它是經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改性的環氧樹脂,并且沿著材料的縱切面方向,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的修飾程度呈梯度降低。
其中,所述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與環氧樹脂的重量比的梯度差為1~20%,優選為10%。本發明梯度復合材料中,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與環氧樹脂的重量比的梯度差為1~20%時,材料的功效優良,在梯度差為10%時,材料的功效最佳。
其中,所述材料的梯度的厚度比例為(0.3~2):(0.3~2):(0.3~2),優選為1:1:1。本發明梯度復合材料中,在材料的梯度的厚度比例為(0.3~2):(0.3~2):(0.3~2),材料的功效優良,在厚度比例為1:1:1時,材料的功效最佳。
優選地,所述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的修飾程度包含三個梯度,其中第一個梯度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組分制備而成:環氧樹脂50~70份、固化劑20~30份,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0~9份;第二個梯度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組分制備而成:環氧樹脂50~70份、固化劑20~30份、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6~15份,第三個梯度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組分制備而成:環氧樹脂50~70份、固化劑20~30份、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12~21份。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材料的第一個梯度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組分制備而成:環氧樹脂60份、固化劑24份,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0~9份;第二個梯度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組分制備而成:環氧樹脂60份、固化劑24份、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6~15份,第三個梯度由如下重量配比的組分制備而成:環氧樹脂60份、固化劑24份、聚己內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己內酯12~21份。
其中,所述環氧樹脂是雙酚A型環氧樹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大學,未經四川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823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