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及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07268.1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597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5-31 |
| 發明(設計)人: | 任葦;孫小沛;楊珂;何小敏;卜英;李超;李洋;劉晶晶;彭睿哲;王倩;霍天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3F1/00 | 分類號: | E03F1/00;E03F3/04;E03F5/14 |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61108 | 代理人: | 何銳 |
| 地址: | 710065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多功能 雨水管 設施 使用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海綿城市低影響開發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加快,雨水管控問題日益突出。近年來,我國幾乎所有的大中型城市在雨季都飽受洪澇災害的困擾。一方面城市雨水災害頻發,威脅城市安全。另一方面,大多數城市水資源短缺。更為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發展促使地表徑流增大,從而加重城市水系污染。城市面臨著缺水、洪水泛濫、水污染三重考驗,僅靠單一的調水、排水、凈水工程難以實現城市雨水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如何加強城市雨水管控,合理解決城市雨水問題成為研究的熱點。
國外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如美國的最佳管理措施(Best Management Practices,BMP),英國的可持續排水系統(Sustainable Discharge System,SuDS),澳大利亞的水敏感性城市設計(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等。而我國雨水管控方面的研究及實踐起步較晚,借鑒發達國建經驗,調蓄池、生物滯留池、雨水花園等低影響雨水管控設施得到一定的應用,但大多功能相對單一,有待進一步完善。
針對城市雨水資源化利用問題,已有“一種集、蓄、排一體化雨洪截滯涵及雨水資源化方法”(專利申請號:2016105952306)的研究,該雨水資源化設施及方法集多功能一體,適用于泥沙較少,不容易產生淤積且暴雨頻次相對較小的城市,而對于泥沙多,暴雨頻發的城市,若無除淤設備,則容易發生淤堵,影響設施功能的正常發揮,因此,本發明結合城市雨水系統規劃控制目標,在“一種集、蓄、排一體化雨洪截滯涵及雨水資源化方法”(專利申請號:2016105952306)的基礎上開展進一步研究,建立可除淤的多功能低影響雨水管控設施,為城市雨水管控提供技術支撐。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解決城市水資源短缺、水污染嚴重和洪澇災害頻發及現有的雨水管控設施自身淤泥堵塞問題。
為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包括凸型截流暗涵和生態林,所述凸型截流暗涵設于地面下,所述生態林由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組成,所述生態林設于凸型截流暗涵的兩側水平段上方,所述生態林與凸型截流暗涵相通,所述凸型截流暗涵上設有多個排水孔,所述凸型截流暗涵底部設有除淤裝置。
所述凸型截流暗涵包括水平段的蓄水區和垂直段的溢流區。
所述溢流區頂部設有格柵,所述蓄水區內間隔布置有溢流板,所述每個溢流板底部設有排水孔,所述每個溢流板上游設有除淤裝置,所述溢流板長度與凸型截流暗涵的水平段長度相同,高度與蓄水區高度相同。
所述生態林地上部分為由動植物層組成的滯留區,地下部分由上至下分別為過濾區、滲透區及排水區,所述排水區上層為透水土工布,下層通過排水管與凸型截流暗涵水平段的蓄水區相通。
所述除淤裝置包括設于凸型截流暗涵底部中間的落淤池和設于落淤池內的提淤箱。
所述凸型截流暗涵底板分為三部分,兩側為坡降區,從兩側向中間的坡降比為1%,中間為平緩區,沿水流方向比降為1‰。
所述凸型截流暗涵頂部高于兩側生態林滯留區底部20~50cm。
所述過濾區由厚度為40~80cm的土壤組成,所述滲透區由砂礫石組成,厚度為15~25 cm。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的使用方法,將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置于山腳下,位于山體與城市之間,凸型截流暗涵5設于地面下,一側生態林與山腳相接。
所述可除淤的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環山體布置。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低影響開發:采用生態復合型暗涵結構,不僅可以有效利用地下空間高程,節約流域場地資源,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且結合自然生態的方式實現設施功能,該雨水管控設施從自身建設及設施功能兩個角度出發,維護城市4自然水文特征,減小對生態系統的沖擊。
2、多功能一體化:結合不同城市4低影響雨水系統規劃需求,以徑流總量控制為規劃目標,采用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綜合技術,解決城市4雨水問題,提升景觀價值。
(1)徑流量控制,減輕下游城市防洪負荷
可除淤的低影響多功能雨水管控設施布置在山腳下,通過其滲、滯、蓄作用相結合,收集部分山體雨水,從而削減洪峰流量,延緩峰現時間,減少城市徑流量,減緩雨水管網負荷。
(2)徑流污染控制,減小城市水系污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72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隱形夜尿杯
- 下一篇:一種初期雨水徑流污染防治系統及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