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青貯全株收獲與黃貯穗莖兼收兼容型玉米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6939.2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75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趙平;呂文超;孟范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隆碩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D45/02 | 分類號: | A01D45/02;A01F1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勁創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張鐵蘭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青貯 收獲 黃貯穗莖 兼收 兼容 玉米 | ||
1.一種青貯全株收獲與黃貯穗莖兼收兼容型玉米機,包括機架(77)、割臺收獲部分、果穗升運器部分、還田器部分、剝皮機部分、動力部分、果穗收集箱、秸稈收集箱,割臺收獲部分、果穗升運器部分、還田器部分、剝皮機部分、果穗收集箱和秸稈收集箱均設置在機架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割臺收獲部分包括割臺機架(38)、摘穗系統、秸稈喂入系統和拋灑系統,摘穗系統和秸稈喂入系統均設置在機架(38)上,摘穗系統位于秸稈喂入系統的前方,所述秸稈喂入系統包括至少兩個反向旋轉的秸稈喂入輥筒(46)、位于秸稈喂入輥筒(46)底部的輥筒底部刀盤(61)、輥筒動力齒箱(63)、至少兩個反向旋轉的板齒輥(50)、至少兩個反向旋轉的預壓輥(51)、秸稈喂入系統變速齒輪箱(49)、秸稈喂入系統動力齒箱(39)、刀盤葉輪(78)和割臺鍘草機(52),輥筒動力齒箱(63)分別與秸稈喂入輥筒(46)和輥筒底部刀盤(61)連接,秸稈喂入系統動力齒箱(39)的底部與秸稈喂入系統變速齒輪箱(49)動力連接,系統變速齒輪箱(49)分別與板齒輥(50)和預壓輥(51)連接,板齒輥(50)位于秸稈喂入輥筒(46)的后方,預壓輥(51)位于板齒輥(50)的后方,割臺鍘草機(52)位于板齒輥(50)的后方,刀盤葉輪(78)位于割臺鍘草機(52)內,拋灑系統位于割臺鍘草機(52)的正上方,相鄰兩秸稈喂入輥筒(46)之間的間隙300-400mm,相鄰兩板齒輥之間的間隙20-30mm,相鄰兩預壓輥之間的間隙為15mm-120mm;
所述摘穗系統與秸稈喂入系統之間鉸接,所述摘穗系統包括摘穗角度調節油缸(47),摘穗角度調節油缸(47)的一端與摘穗系統的底部連接,另一端與割臺機架(38)連接;
所述摘穗系統包括割臺護罩(45)、撥禾鏈條(43)、撥穗鏈條(44)、至少一組摘穗輥(42)、摘穗輥齒箱(41)、果穗輸送攪龍(64)和果穗出料口(65),分禾器(45)、撥禾鏈條(43)、撥穗鏈條(44)和摘穗輥(42)均呈傾斜設置,割臺護罩(45)位于撥禾鏈條(43)的前方,撥禾鏈條(43)的下方設有撥穗鏈條(44),撥穗鏈條(44)的下方設有摘穗輥(42),摘穗輥齒箱(41)分別與撥禾鏈條(43)、撥穗鏈條(44)、摘穗輥(42)連接,果穗出料口(65)位于割臺收獲部分的后部,果穗輸送攪龍(64)靠近果穗出料口(65),每組摘穗輥包含兩支摘穗輥,摘穗輥上設有位于前端的螺旋筋和位于后端的摘穗鉤;
所述摘穗輥采用棱筋式或直筋式;
所述摘穗系統包括割臺護罩(45)、撥禾鏈條(43)、撥穗鏈條(44)、至少一組拉莖輥(42)、至少一組摘穗板、拉莖輥齒箱(41)、果穗輸送攪龍(64)和果穗出料口(65),割臺護罩(45)、撥禾鏈條(43)、撥穗鏈條(44)和摘穗輥(42)均呈傾斜設置,割臺護罩(45)位于撥禾鏈條(43)的前方,撥禾鏈條(43)的下方設有撥穗鏈條(44),撥穗鏈條(44)的下方設有摘穗輥(42),在每組拉莖輥的上端設有具有固定間隙的一組摘穗板,摘穗輥齒箱(41)分別與撥禾鏈條(43)、撥穗鏈條(44)、摘穗輥(42)連接,果穗出料口(65)位于割臺收獲部分的后部,果穗輸送攪龍(64)靠近果穗出料口(65);
所述割臺收獲部分還包括割臺動力傳送系統,割臺動力傳送系統包括割臺主動力軸(8)、割臺主動力皮帶輪(31)、主動力被動皮帶輪(32)和割臺動力齒輪箱(33),動力部分通過主動力聯軸器(7)將動力傳遞至割臺主動力軸(8),割臺主動力軸(8)與割臺主動力皮帶輪(31)的輪軸動力連接,割臺主動力軸轉動帶動鍘草機(52)固定在割臺主動力皮帶輪(31)的輪軸上,主動力皮帶輪(31)與主動力被動皮帶輪(32)傳動連接,主動力被動皮帶輪(32)通過傳動軸將動力傳送至割臺動力齒輪箱(33),割臺動力齒輪箱(33)上設有鏈輪(34)和組合鏈輪(35),果穗輸送攪龍(64)上設有果穗輸送攪龍鏈輪(71),鏈輪(34)與果穗輸送攪龍鏈輪(71)之間傳動連接;
摘穗輥齒箱(41)上設有摘穗輥齒箱動力鏈輪(40),組合鏈輪(35)和摘穗輥齒箱動力鏈輪(40)之間傳動連接;滾筒動力齒箱(63)上設有滾筒動力齒箱鏈輪(60),組合鏈輪(35)和滾筒動力齒箱鏈輪(60)之間傳動連接;割臺動力齒輪箱(33)通過橫向聯軸器將動力傳送至秸稈喂入系統動力齒箱(39);
所述拋灑系統包括拋灑筒(53)、旋轉齒輪(72)、液壓馬達(54)、拋灑彎頭(55)和拋灑角度調節板(56),所述拋灑筒(53)位于割臺鍘草機(52)的正上方,拋灑筒(53)的頂部與拋灑彎頭(55)連接,拋灑彎頭(55)上設有旋轉齒輪(72),旋轉齒輪(72)與液壓馬達(54)連接,拋灑彎頭(55)的頂部連接有拋灑角度調節板(56),拋灑角度調節板(56)位于秸稈收集箱(26)的上方;
所述果穗升運器部分包括大升運器主動力輸入輪(19)、升運器殼體(20)和果穗輸送鏈板(21),所述升運器殼體(20)呈傾斜狀,大升運器主動力輸入輪(19)和果穗輸送鏈板(21)設置在升運器殼體(20)內,果穗輸送鏈板(21)纏繞在大升運器主動力輸入輪(19)上,大升運器主動力輸入輪(19)設置在升運器殼體(20) 的頂部,升運器殼體(20)的底端與果穗出料口(65)聯通,升運器殼體(20)的頂端與剝皮機部分連通;
還包括升運器動力傳送系統,升運器動力傳送系統包括動力輸出鏈輪(14)、動力輸入介輪(16)和動力輸出介輪(17),動力輸出鏈輪(14)設置在動力被動輪(5)與主動力直角箱(6)之間的動力傳動軸上,動動力輸入介輪(16)和動力輸出介輪(17)設置在機架上,動力輸入介輪(16)和動力輸出介輪(17)同軸連接,動力輸出鏈輪(14)和動力輸入介輪(16)之間傳動連接,動力輸出介輪(17)與大升運器主動力輸入輪(19)傳動連接,動力輸出介輪(17)通過剝皮機動力傳輸鏈條(66)與剝皮機主動力輸入輪(67)傳動連接;
所述剝皮機部分包括剝皮機主動力輸入輪(67)、剝皮機殼體(22)、剝皮輥(23)和果穗拋送輥(24),剝皮機主動力輸入輪(67)、剝皮輥(23)和果穗拋送輥(24)均設置在剝皮機殼體(22)上,其中果穗拋送輥(24)設置在朝向果穗收集箱(25)的一側,剝皮機主動力輸入輪(67)分別與剝皮輥(23)和果穗拋送輥(24)連接;
動力輸出介輪(17)通過剝皮機動力傳輸鏈條(66)與剝皮機主動力輸入輪(67)傳動連接;
所述還田器部分包括還田器殼體、還田器主動力鏈輪(70)、動力輸送鏈條(69)、還田器軸端鏈輪(12)和還田器軸(13),還田器軸(13)設置在還田器殼體內,還田器軸(13)的一端固定有還田器軸端鏈輪(12),還田器主動力鏈輪(70)設置在機架上,還田器軸端鏈輪(12)和還田器主動力鏈輪(70)之間通過動力輸送鏈條(69)傳動連接;
還包括還田器動力傳送系統,還田器動力傳送系統包括動力輸出鏈輪(9)、動力輸入介輪(68)和還田器主動力鏈輪(70),動力輸出鏈輪(9)設置在主動力直角箱側面,動力輸出鏈輪(9)與動力輸入介輪(68)傳動連接,動力輸入介輪(68)通過聯軸器(11)輸送給,還田器主動力鏈輪(70)與還田機軸端鏈輪(12)傳動連接;
所述還田器部分還包括高度調節系統,所述高度調節系統包括固定在機架上的還田器拉伸油缸(74)、設置在還田器拉伸油缸(74)下端的滑輪(75)和鋼絲繩(76),鋼絲繩(76)的一端與機架連接,另一端與還田器殼體的前部連接,還田器殼體與機架鉸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隆碩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青島隆碩農牧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6939.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