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車輛用環保型單組分硅烷聚醚密封膠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006784.2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8334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6-13 |
| 發明(設計)人: | 亢建華;馮巧;亢鵬程;王宗勝;亢延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瑞朗達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9J171/00 | 分類號: | C09J171/00;C09J11/06;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鄭州聯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41104 | 代理人: | 時立新 |
| 地址: | 4674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車輛 環保 組分 硅烷 密封膠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歸屬于密封膠技術領域,尤其涉及車輛用環保型單組分硅烷聚醚密封膠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廣泛應用的密封膠主要有聚硫密封膠、硅酮密封膠和聚氨酯密封膠,在國內聚硫密封膠、硅酮密封膠和聚氨酯密封膠仍然擁有很大的市場。其中,聚硫類膠因其低溫固化速度緩慢、易老化變硬、耐候性不好、強烈刺激性臭味,因而其在市場上日益衰減;聚氨酯類密封膠雖然強度、撕裂、穿刺、耐侵蝕性能很好,但因其異氰酸端基對貯存穩定性的條件要求苛刻,同時固化后釋放的CO2氣體容易使膠層形成氣泡,較慢的完全固化速度且固化后表面易發粘的缺陷,加上其同無孔基材表面粘結時須底涂的繁瑣施工工藝且耐老化性能欠缺,使得其應用受到限制;硅酮類膠可以快速固化,無氣泡,且能與無孔基材穩固粘結,膠層也有很好的耐老化性能,但因其不能與其他密封劑很好的兼容且底涂性較差,低強度撕裂性能,耐油性能、穿刺性能較差,膠層還易析出油狀物,容易污染車輛飾物,影響車輛空間美觀。聚硫密封膠、硅酮密封膠和聚氨酯密封膠,其環保性能大大超過歐盟TVOC標準限制( TVOC標準,即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50μgC/g )。
硅烷基聚醚密封膠(簡稱MS)是一種基于硅烷封端聚醚的交聯聚合物,傳統大多數MS密封膠主要應用在建筑行業,對膠TVOC的含量要求偏低。隨著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私家車輛及公共車輛作為生活中的第二空間,在人們的生活中越來越必不可少。由于MS密封膠優越的性能,正在逐漸地被應用到車輛、航空、車廂的裝飾裝修中。
MS膠的應用對車輛空間的環境有重要影響。通常,室內TVOC濃度在0.2mg/m3到2mg/m3之間,當室內濃度在0.16mg/m3~0.3mg/m3時,對人體健康基本無害,但在車輛裝飾中往往會超過這一指標,特別是在裝飾材料使用不當的情況下。傳統MS密封膠膠由于配方配比不恰當,其環保性能達不到歐盟TVOC標準限制( TVOC標準,即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50μgC/g ),不能滿足高檔次車輛使用需求。目前市場急需一種環保、TVOC含量低的硅烷基聚醚密封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環保、TVOC含量低的車輛用環保型單組分硅烷聚醚密封膠;本發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所述車輛用環保型硅烷聚醚密封膠的生產方法。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生產方案:
所述車輛用環保型單組分硅烷聚醚密封膠,由如下組分制備而成,各組分以重量份計,
硅烷改性聚醚樹脂100份
增塑劑5-40份
填料50-150份
增強劑0.1-15份
著色劑0.1-15份
除水劑0.5-10份
附著力交聯劑0.1-8份
熱穩定劑0.1-3份
抗紫外吸收劑0.1-3份
受阻胺類光穩定劑0.1-3份
抗氧化劑0.1-3份
硅烷偶聯劑0.2-10份
催化劑0.2-8.0份。
優選如下組分:
硅烷改性聚醚樹脂100份
增塑劑15-30份
填料70-120份
增強劑0.4-10份
著色劑1-10份
除水劑1-5份
附著力交聯劑1-6份
熱穩定劑1-2份
抗紫外吸收劑1-2份
受阻胺類光穩定劑1-2份
抗氧化劑1-2份
硅烷偶聯劑1-5份
催化劑1-5份。
本發明上述硅烷改性聚醚樹脂是端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醚和/或端三乙氧基甲硅烷基的聚醚,其特征是端基至少含有2個可水解硅氧烷基的聚醚,如KANEKA公司產品S2O3H、S3O3H、SAT400、SAT010等。
本發明上述增塑劑選鄰苯二甲酸二異癸酯、多元醇酸酯類、磷酸酯類或端甲基二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端甲基二乙氧基甲硅烷基聚氧化丙烯醚或端甲基三甲氧基甲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分子量不大于2500,可水解硅烷基的聚氧化丙烯醚封端)。
所述填料為納米級活性碳酸鈣、滑石粉、輕質碳酸鈣、重質碳酸鈣、經表面改性的粉煤灰或硅灰石粉中的一種或者多種。
所述增強劑選超細白炭黑、超細炭黑、超細鈣粉、氣硅、沉硅中的一種或多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瑞朗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河南瑞朗達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67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