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多頻數據處理的機載D-InSAR形變檢測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6318.4 | 申請日: | 2017-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0728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1 |
| 發明(設計)人: | 孫兵;張潔瓊;許海倫;左志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S13/90 | 分類號: | G01S13/90;G01S13/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王秀麗 |
| 地址: | 100191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頻數 處理 機載 insar 形變 檢測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多頻數據處理的機載D?InSAR形變檢測方法,通過低頻回波數據干涉處理反演得到高程DEM信息,將該DEM信息作為高頻回波BP成像處理時的參考網格,得到相應的SAR圖像,對SAR圖像進行干涉處理分別得到包含地形信息的干涉相位和包含地形、地形形變信息的干涉相位;將兩個干涉相位通過差分處理、反演處理得到相應的地形形變量。本發明提供的方法可以控制系統近似計算引入的誤差,提高系統檢測精度;能克服傳統D?InSAR系統檢測精度與數據處理復雜度之間的矛盾,有效獲取高頻數據的信息,降低相位解纏難度,提高系統檢測精度與穩定度;省略了去平地操作,簡化了干涉數據處理流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雷達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機載平臺,利用低頻回波數據反演地形DEM,將其作為高頻回波數據的BP成像參考平面得到相應的SAR圖像,通過差分干涉處理獲取高精度地形形變的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機載D-InSAR系統相較于星載D-InSAR技術具有軌道靈活、重訪周期短、檢測精度高等優勢,但同時機載平臺存在飛行控制能力低、航跡誤差大等問題,因此如何提高系統檢測精度一直是它的研究熱點與難點。傳統單頻D-InSAR系統通過SAR圖像配準、干涉處理、去平地操作、濾波處理、相位解纏處理、相位差分處理等步驟得到地形的形變信息。
對于星載D-InSAR系統可近似主輔天線到目標的瞬時斜距夾角為0,因此在形變檢測公式推導時可近似主輔天線的斜距差為基線在LOS方向的水平分量。同時由于星載平臺軌道固定,且精度較高,可以采用基于軌道參數的去平地方法,保證平地相位計算精度的同時減小干涉條紋密度,降低相位解纏難度。但是機載平臺的飛行高度較低,此時主輔天線的瞬時斜距夾角不可近似為0,如果仍將斜距差近似為基線的水平分量,會引入較大的系統檢測誤差。同時機載平臺的航跡誤差較大,這給去平地操作的具體方法選擇帶來了一定困難。
此外,D-InSAR系統還存在檢測精度與數據處理難度相矛盾的問題,突出表現為相位解纏難度較大,因此解決上述問題是提高機載D-InSAR系統檢測精度與穩定度的關鍵。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多頻數據處理的機載D-InSAR形變檢測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多頻數據處理的機載D-InSAR形變檢測方法,包括:
步驟1、低頻回波數據反演高程DEM信息:將兩個低頻回波數據L1、L2經BP成像處理得到兩幅SAR圖像SLC1、SLC2,SLC1與SLC2通過圖像配準、共軛相乘、濾波處理、相位解纏處理、DEM重建與地理編碼操作得到目標地形的DEM信息;
步驟2、高頻主天線回波數據H1與包含地形信息的高頻輔天線回波數據H2干涉處理:將所述DEM信息作為H1與H2的BP成像參考網格,通過相位補償與相干疊加得到兩幅SAR圖像SLC3、SLC4;SLC3與SLC4通過圖像配準、共軛相乘、濾波處理、相位解纏處理,得到包含地形信息的解纏相位;
步驟3、高頻主天線回波數據H1與包含地形信息、地形形變信息的高頻輔天線回波數據H3干涉處理:將所述DEM信息作為H3的BP成像參考網格,通過相位補償與相干疊加得到一幅SAR圖像SLC5;SLC5與SLC3通過圖像配準、共軛相乘、濾波處理、相位解纏處理,得到包含地形信息、地形形變信息的解纏相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63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隨機跳頻微波關聯成像波形設計方法
- 下一篇:一種多向雙驅穿梭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