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數據發送、數據接收方法及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5574.1 | 申請日: | 2017-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711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28 |
| 發明(設計)人: | 陳中明;吳昱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4/06 | 分類號: | H04W4/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江舟;董文倩 |
| 地址: | 518057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數據 發送 接收 方法 裝置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數據發送、數據接收方法及裝置,該數據發送方法包括:獲取非激活狀態下用于發送數據的資源;在非激活狀態下檢測到有待發送的數據;在獲取的資源上向基站發送待發送的數據。通過本發明,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終端如何在非激活狀態下發送數據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數據發送、數據接收方法及裝置。
背景技術
相關技術中,處于空閑態的終端需要發送數據,必須先進入連接態,然后按照連接態的數據發送方式進行,發送完成后,重新回到空閑態或者繼續留在連接態。圖1是相關技術中終端空閑態發送網絡附加存儲(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簡稱為NAS)信息的過程示意圖,如圖1所示。終端需要建立與基站間的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簡稱為RRC)連接,然后基站和核心網之間建立承載,終端可以通過基站發送數據給核心網,數據發送完畢,釋放基站和核心網之間的承載,然后釋放終端和基站間的RRC連接。
LTE系統中,處于連接態的用戶設備UE給基站發送數據前,需要獲得與基站的上行同步和下行同步。圖2是相關技術中LTE系統中的隨機接入過程示意圖,如圖2所示,基于沖突(Contention based)的隨機接入過程如圖2所示,包括四個步驟,其中步驟3和4是用來解決沖突的,非基于沖突的過程只有前面兩步。
為了滿足可以預測到的未來更高、更快、更新的通信需求,業界已經著手展開對未來5G技術的研究。5G將在更大的吞吐量,更多的用戶連接,更低時延,更高可靠性,更低功耗(包括網絡側設備和用戶終端)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技術研究。為了滿足5G場景下終端能快速發送數據的需求,終端需要存在于非激活狀態下,有數據發送需求的時候可以快速地執行,但是終端如何在非激活狀態下發送數據,當前尚未有公開的技術解決。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發送、數據接收方法及裝置,以至少解決相關技術中終端如何在非激活狀態下發送數據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發送方法,包括:獲取所述非激活狀態下用于發送所述數據的資源;在非激活狀態下檢測到有待發送的數據;在獲取的所述資源上向基站發送所述待發送的數據。
可選地,所述數據攜帶有以下至少之一:恢復連接請求resume request,短消息鑒權碼shortMAC-i,恢復連接標識,resume ID,發送數據的原因。
可選地,所述發送數據的原因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終端需要在非激活態發送數據無須進入連接態,終端需要從非激活態進入連接態,需要發送的是數據mo-data,需要發送的是信令mo-signaling,需要發送的數據的大小。
可選地,在獲取的所述資源上向所述基站發送所述待發送的數據之后,還包括:
接收所述基站發送的響應信息,其中,所述響應信息攜帶有用于標識所述待發送的數據是否被成功接收的第一標識信息。
可選地,所述第一標識信息包含以下至少之一:采用恢復連接標識resume ID、短消息鑒權碼shortMAC-i和原因值cause value通過預定的算法獲取的值;發送的數據的最高有效位MSB,其中,所述發送的數據包括信令無線承載SRB,數據無線承載DRB或者媒體訪問控制協議數據單元MAC PDU。
可選地,所述資源包括:物理隨機接入信道PRACH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的時頻域資源。
可選地,所述響應信息還包括:上行授權信息,臨時的小區無線網絡臨時標識T-C-RNTI或者新的尋呼區標識PA-ID。
根據本發明另的一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數據接收方法,包括:在終端獲取的非激活狀態下用于發送數據的資源上接收所述終端發送的所述數據;根據所述數據向所述終端發送響應消息,其中,所述響應消息攜帶有用于標識所述數據是否被成功接收的第一標識消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55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