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4491.0 | 申請日: | 2017-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88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62 | 分類號: | 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東方億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瓊 |
| 地址: | 610041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識別 外掛 操作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方法及系統。方法包括:采集業務系統的原始操作信息;從原始操作信息提取與外掛操作相關聯的操作特征;基于與外掛操作相關聯的操作特征,建立外掛操作特征模型;以及利用外掛操作特征模型分析實時操作的操作信息以識別出外掛操作,從而解決了傳統手段對已知外掛行為檢測的不足,以及無法識別未知外掛行為的問題,進而提高了識別外掛的準確性,增強了識別外掛的適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總體涉及計算機系統,尤其涉及一種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系管理)、BOSS(BusinessOperation Support System,業務運營支撐系統)等業務運營支撐系統中普遍存在通過外掛腳本、程序等批量查詢用戶信息、詳單信息或辦理業務等操作,這類操作具有發生時間間隔較短,批量執行次數較多,隱蔽性強不易被發現等特點,從而帶來用戶敏感信息泄露和違規業務辦理的風險,導致業務的安全性降低。
現有技術中對外掛操作的發現手段主要是通過人工統計分析,但投入的人力資源較大,分析周期長,時效性差,人工審核的精確度也較差,并不能夠有效識別業務運營支撐系統中的外掛操作,因此有必要提出改進的技術手段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方法及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通過人工手段識別外掛操作所導致的效率低下及效果不佳的問題。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方法,包括:采集業務系統的原始操作信息;從原始操作信息提取與外掛操作相關聯的操作特征;基于與外掛操作相關聯的操作特征,建立外掛操作特征模型;以及利用外掛操作特征模型分析實時操作的操作信息以識別出外掛操作。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系統,包括: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采集業務系統的原始操作信息;特征提取模塊,用于從原始操作信息提取與外掛操作相關聯的操作特征;模型建立模塊,用于基于與外掛操作相關聯的操作特征,建立外掛操作特征模型;以及識別模塊,用于利用外掛操作特征模型分析實時操作的操作信息以識別出外掛操作。
根據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判定操作行為是否符合預先建立或自學習的操作特征(即,信息指紋)模型中的基本要素,進行外掛操作的有效識別。整個識別過程不需要人工干預,解決了傳統手段對檢測已知外掛的不足,以及無法識別未知外掛行為的問題,提高了識別外掛的準確性,增強了識別外掛的適用性,使得用戶能夠無需具備專業知識、無需設定和維護檢測規則,即可輕松實現對外掛程序的監控,進一步提升業務系統的安全性,從而降低因外掛程序帶來的用戶敏感信息泄露和違規業務辦理的風險。
附圖說明
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發明的一部分,本發明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2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外掛操作特征(例如,外掛指紋)模型的示意圖;
圖3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操作特征(例如,信息指紋)聚類的示意圖;
圖4是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于識別外掛操作的系統的結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發明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發明各實施例提供的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未經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44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