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河道自然景觀的快速恢復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3843.0 | 申請日: | 2017-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5925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4 | 
| 發明(設計)人: | 張紹華;繆學軍;楊浩飛;許生軍;陶琛杰;慎偉華;李超;付琛;陳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無錫金利達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02 | 分類號: | E02B3/02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衛;陳蕾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城市 河道 自然景觀 快速 恢復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城市河道自然景觀的快速恢復方法,首先,測量河流的水面寬度和深度,計算河流過流斷面,在保留原有硬質河岸的情況下,根據原有河床的橫斷面特點開挖河床并使開挖后河床的河流流通量等于原有河流的河流流通量,保持河道泄洪能力;接著,在上述硬質河岸與該拋石斜坡之間回填開挖河床時產生的土方,碾壓后形成橫斷面由上向下遞增的土方斜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無需拆遷硬質護坡,在河道原有寬度基礎上,構筑拋石斜坡和土方斜坡,形成淺灘、深潭結構,能依靠河流自然演變,創造出多樣的河道局部地形,改善河流生物棲息環境,恢復水體流動和水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從而實現河道生態系統的快速恢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河道環境治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城市河道自然景觀的快速恢復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在城市河道建設過程中,出于安全考慮,一般采用硬質護岸。雖然實現了河道的最佳水力半徑,增強了河道的泄洪能力,但是使得河道人工化、斷面單一化、河床硬質化,導致河流生態系統的退化、生物多樣性大大降低。近年來,隨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和深入,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觀念逐漸增強,對退化河流的生態修復和重建要求越來越迫切。
申請號為201610034437.6(申請公布號為CN 105672202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生態河床建構方法,由粗砂、卵石作為生態河床基本結構體,厚10~40cm,基本結構體上鋪設生物反應袋,生物反應袋采用生物碳、沖積土和鐵粉作為填充物,生物反應袋內部或下部設有曝氣裝置;在生物反應袋上生長沉水植物;輸氣管路接曝氣裝置提供生物反應袋反應所需氧氣即好氧時需求,沉水植物作為河道植物生態系統的基礎。雖然由該方法建構的生態河床能從一定程度上提升硬質河道的自凈能力和生態系統穩定性,但是該方法操作復雜,建構成本高,由該方法建構的生態河床維護麻煩、維護成本高并且需運行較長時間后才能對河道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而提供一種操作簡單、成本低且能快速恢復河道自然生態系統的城市河道自然景觀的快速恢復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城市河道自然景觀的快速恢復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測量河流的水面寬度和深度,計算河流過流斷面,在保留原有硬質河岸的情況下,根據原有河床的橫斷面特點開挖河床并使開挖后河床的河流流通量等于原有河流的河流流通量,保持河道泄洪能力;在開挖后的河床兩側分別設置拋石并用木樁穩固,形成橫斷面由上向下遞增的拋石斜坡;在上述硬質河岸與該拋石斜坡之間回填開挖河床時產生的土方,碾壓后形成橫斷面由上向下遞增的土方斜坡。
作為優選,所述拋石斜坡的坡度為1:1.5~1:5,且頂端形成緩沖平臺,設置緩沖平臺能豐富河道局部地形,并能使拋石斜坡結構穩固。
作為優選,所述土方斜坡的坡度為1:3-1:5,且其上部形成坡度為1:5的緩沖坡,保證土方斜坡的穩定性和防沖刷能力。
此外,設置緩沖平臺和緩沖坡也有助于形成不同的水流結構和流速帶,以滿足不同魚類對流速的要求。
作為優選,所述拋石斜坡與土方斜坡的寬度比為1:1~5,具體根據現場實際條件設定,更好地形成淺灘和深潭。
作為優選,所述拋石斜坡與河水接觸側不固定并種植有沉水植物,該沉水植物為菹草、金魚藻、苦草、眼子菜類、黑藻或狐尾藻中的至少一種;所述土方斜坡上種植有挺水植物,該挺水植物為蘆葦、菖蒲、美人蕉、再力花、黃菖蒲、千屈菜或水生鳶尾中的至少一種,具體選擇根據當地的植物分布決定。植物發達的根系加強了各斜坡內部的凝聚力和結構的穩固性,并且能為動物的棲息和繁殖提供良好的條件,形成良好的生態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拋石的粒徑為15~50cm,且拋石斜坡中位于高處的拋石粒徑大于位于低處的拋石粒徑。高處水體流量小,水流沖刷力小,低處水體流量大,水流沖刷力大,拋石斜坡中位于高處的拋石粒徑大于位于低處的拋石粒徑,有利于在拋石斜坡上形成與自然河床類似的微地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無錫金利達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無錫金利達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384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