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冷軋鋼板線支承輥軸承座防水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3169.6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6321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華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華一;北京奧方德信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C35/00 | 分類號: | F16C35/00;F16J15/4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軋 鋼板 支承 輥軸 防水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冷軋鋼板線支承輥軸承座防水方法。防水方法是在軸承座(2)的內側,防水膠皮板(4)的下邊安裝氣體吹掃管(5),向支承輥(1)方向開有一條很細的風線,向支承輥(1)軸向中心線45度角噴射吹掃氣體(6),形成一道壓縮空氣屏障,液體濺到這段軸上馬上被壓縮空氣吹走,使液體不能再隨著軸的旋轉進入到軸承座(2)內。在氣體吹掃管(5)加裝供氣自動化系統,利用冷卻介質管(7)噴水開始到停止控制著供氣系統,只要水路開使噴水,氣體立即開始吹掃,智能化解決冷軋鋼板線支承輥軸承座進水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冷軋鋼板線支承輥軸承座防水方法及裝置,特別是一種能很好地解決冷軋鋼板線支承輥軸承座進水問題方法,使在線使用的冷軋鋼板線支承輥軸承座進水問題得到徹底根治。
背景技術
冷軋鋼板線的軋機上有很多的軋輥,在線需要軋制的鋼板是冷板,軋機監控溫度60度,冷軋鋼板線為了保證軋輥耐用不變形,要嚴格控制軸的溫度不再升高,軋輥上設有高壓噴水頭,把大量的冷卻介質噴灑在軋輥及軋制的鋼板上,冷卻介質使用的是乳化液,成分為軋制油+脫鹽水,乳化液溫度為55度,噴灑乳化液使在線的軋輥最高溫度不能超過60度。由于要確保軋輥的溫度不超標,需要有大量的乳化液噴向軸輥,噴射乳化液的管道壓力不低于0.6MPa,乳化液壓力高,所噴射的介質量大,供液的管路來水直徑60.3mm,每個軋輥上下都各有一平行于軋輥的冷卻水管路,管路上根據軋制線寬度設有20個噴嘴,噴嘴直徑25mm,噴嘴上開有噴水線,使乳化液通過管子后在噴嘴噴出的液體呈扇形。當軋制鋼板時鋼板在軋輥之間通過,所有的冷卻管路開始向支承輥及軋制的鋼板上噴射出高壓介質,場面很是壯觀。但是在這壯觀的背后,支承輥軋輥的軸承座承受著巨大問題隱患。支承輥軋輥在軸承座上的橡膠密封圈,貼近高速旋轉的支撐輥軸上,介質的噴射液體在高速旋轉的軸的作用下,能夠一點一滴的持續不斷的侵?到軸承座里面去,這就是帶有密封圈、帶有擋水膠板的軸承座,仍能進去水的重要原因。軸承座內軸承外直徑1220mm,軸承座內軸承內直徑900mm,它是大重量、高速旋轉的支承輥的軸承,由于軸承的運行環境惡劣,規格巨大且運行環境特殊,軸承加工難度極高,國內目前還不能生產,冷軋線上使用的軸承是瑞典進口的TINKEN,原價是42萬人民幣。由于這個軸承是承載著支承輥高速旋轉的,軸承座內的軸承在運行中需要大量的潤滑油冷卻并潤滑,潤滑油是殼牌320號,由齒輪油泵通過15mm油管路供給,油壓1.2-1.4bar,泵流量為1500升/小時,潤滑油循環使用蓄油量為15000升。軸承在高速運轉中,完全靠大量潤滑油來潤滑、散熱的,因此對潤滑油有較高的要求。當軸承里面進水后,水和油融合在一起,油不再是油,水也不再是水。由于它是油中有水,水中帶油,軸承中的圓柱滾珠得不到潤滑,旋轉起來發澀,軸承產生的熱量也無法散發出去,這時很容易發生燒毀軸承的事件,這對運行中的軸承是很危險的,生產線在軋制鋼板時不能隨意停機,無法及時進行軸承維修,繼續高速旋轉的軸承,在油水混合液體中運行,溫度很快就升高了,失去潤滑的軸承瞬間就會毀掉,軸承壞掉之后,直接威脅到軸的安危,酸軋支撐輥軸承轉速大約為300轉/分鐘,軸很快就會毀壞了,軸承及軸損毀是軋制成本極大提高,造成的損失巨大,對于經常這樣的損失是任何企業都難以承受的。因此,很多企業在不斷的研究怎么才能控制住水,不再讓水流向軸承內部,減少因為軸承進水帶來的巨大損失。但是一直沒有很好的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其根本是沒有找到進水的原因,找到進水的原因就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了。現在找到進水的真正原因,軸承進水的問題可以得到根治了。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華一;北京奧方德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李華一;北京奧方德信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316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