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膦沉淀劑和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的處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2332.7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4561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30 |
| 發明(設計)人: | 阿錫他;應思斌;徐利紅;徐東;朱玉成;王昶;嚴新華;段小剛;涂利根;應蘭蘭;王曉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52 | 分類號: | C02F1/52;C02F9/04;C02F101/30 |
| 代理公司: | 浙江英普律師事務所 33238 | 代理人: | 陳小良 |
| 地址: | 311607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沉淀劑 濃度 廢水 處理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處理技術,特別是一種有機膦沉淀劑和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膦廢水中含磷碳鍵,這類化合物命名時,中文用“膦”代替“磷”表示。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不需要外加電流,不需要外加蒸汽加熱,可以用作催化劑、阻垢劑、介孔、發光材料等的原料,因此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但是有機膦氧化難度很大,因為磷碳鍵非常牢固,在一般反應中均不易斷裂,所以有機膦廢水的處理難度很大,導致總磷超標。
針對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傳統的處理工藝包括次氯酸鈉氧化法、芬頓氧化法、重捕劑法、光觸媒催化法等,但是均存在處理成本高,處理不徹底等問題。例如,次氯酸鈉氧化法和芬頓氧化法、光觸媒催化法,可以將大部分的絡合劑破壞掉,但仍然沒法完全氧化成正磷酸根而剩下次亞磷酸鹽,次亞磷酸金屬鹽都易溶于水,對其去除率很低,導致總磷超標。CN102167460A公開了一種含有有機膦和無機磷廢水處理工藝,通過鐵鹽、礦物進行物理和化學復配得到的吸附-混凝劑和雙氧水對有機膦廢水中的有機膦去除,但需要對廢水進行預處理除去無機磷,且同樣無法做到完全氧化,無法對剩下的次亞磷酸鹽進行有效處理。
總之,針對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傳統技術的處理成本高,且對總磷的去除效果不佳,導致此類廢水總磷極易超標,對自然環境造成了破壞。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有機膦沉淀劑和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的處理方法,通過氧化及亞鐵離子、鎂離子和二氧化硅的協同作用,使有機膦廢水中的有機酸、有機胺類絡合劑完全破壞,且能捕捉次亞磷酸根形成沉淀。該處理方法除能有效降低廢水中的總磷量外,對設備無特殊要求,同時所采用的藥劑成本也很低,其運行成本也大幅下降。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有機膦沉淀劑,由以下質量份數的物質混合而成:
無水硫酸亞鐵60~92.5%;
氧化鎂2~10%;
二氧化硅5~20%;
氧化錳0.5~10%。
其中有機膦沉淀劑中含有的少量亞鐵離子可以催化雙氧水產生氧化性很強的羥基自由基,從而將水中的有機酸、有機胺類絡合劑破壞,同時亞鐵離子配合鎂離子和二氧化硅在設定的pH條件下能夠捕捉次亞磷酸根形成沉淀,從而徹底清除有機膦廢水中的總磷含量,另外在有機膦沉淀劑中加入一定含量的氧化錳能夠同無水硫酸亞鐵和氧化鎂一起起到催化作用。
作為優選,所述質量份數為無水硫酸亞鐵60%、氧化鎂10%、二氧化硅20%、氧化錳10%。在該比例下,能使亞鐵離子、鎂離子和二氧化硅有效利用率和反應速率最大化,有效去除總磷含量,對2000ppm濃度的有機膦廢水處理后總磷排放量能夠達到0.1ppm,而傳統的處理工藝僅能處理總磷500ppm以下的有機膦廢水,處理后總磷排放量很難達到0.5ppm以下,且濃度大于500ppm后處理效果大幅下降。
作為優選,所述無水硫酸亞鐵、氧化鎂、二氧化硅、氧化錳的純度高于90%。
一種含高濃度有機膦廢水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調節有機膦廢水的pH值至2~3之間;
S2)在步驟S1所得的有機膦廢水中加入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膦沉淀劑,均勻攪拌;
S3)在步驟S2所得的有機膦廢水中加入雙氧水,均勻攪拌反應;
S4)調節步驟S3所得的有機磷廢水的pH值至4.5~5之間,形成不溶性固體并將不溶性固體分離;
S5)調節步驟S4所得的有機磷廢水的pH值至10以上,加入絮凝劑形成不溶性固體并將不溶性固體分離。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4中pH值調節至4.5。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2和S3中有機膦沉淀劑和雙氧水的加入量各為總磷的10~30倍之間。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1中通過硫酸或鹽酸進行pH值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4中通過氫氧化鈉進行pH值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5中通過石灰或氫氧化鈉進行pH值調節。
作為優選,所述步驟S4和S5中將不溶性固體分離通過加入絮凝劑絮凝沉淀、氣浮和過濾中至少其中一種方式進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233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