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雙重非對稱加密技術的電子數據保管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0940.4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713336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陳艷;趙福林;紀怡忻;李佩茜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法信公證云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H04L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李偉波;韓德凱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廈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雙重 對稱 加密 技術 電子 數據 保管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雙重非對稱加密技術的電子數據保管系統及方法,在該系統中,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皆存儲在證明機構服務器,證明機構全程參與電子數據的加密和解密流程,保證了數據在存儲的過程中未被篡改;當事人提交的電子數據通過校驗MD5值和時間戳固定,保證了原始數據的完整性和不可篡改性;使用雙重非對稱密鑰加密技術,當事人申請出證時,必須要當事人和證明機構依次使用私鑰對加密的原始數據進行雙重解密,得到原始數據并校驗MD5值和時間戳,保證了數據的不可篡改性、不可抵賴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保障了證明機構和當事人的權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信息安全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于雙重非對稱加密技術的電子數據保管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計算機技術與計算機網絡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已滲透到各行各業,也給相關證明機構帶來了機遇和新的挑戰。通過互聯網平臺,已經改變了傳統證明機構的手段、方法和程序,但是它在法律事實,法律行為上的證明權的性質并沒有改變,是傳統證明權在網絡領域的延伸運動。而所證明的電子數據也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紙質數據,電子數據信息化延伸了傳統數據內涵。在互聯網科技時代,涉及網絡名譽侵權、知識產權及網絡抽獎、網絡購物等相關糾紛日益增多,形成了海量的電子數據,因網絡世界的虛擬性、電子數據內容可隨意篡改等特性,這就對電子數據固定和保管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已有的對稱加密技術電子數據保管方法,存在密鑰容易泄露、電子數據容易篡改的問題,導致證據效力低下,無法得到司法的認可。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CN103078841A公開了一種預防性電子數據保全的方法及系統。方法步驟如下:1)加密上傳步驟:客戶端數據加密為第一密文后上傳到服務端,服務端將第一密文保存至用戶庫;服務端對用戶庫里的第一密文進行加密為第二密文后,保存至服務端的公證庫;服務端對用戶庫里的第一密文生成第一校驗碼,保存至服務端的校驗庫;2)下載解密步驟:客戶端下載公證庫里的第二密文,解密后得到第三密文,并對第三密文生成第二校驗碼,如果第二校驗碼與校驗庫中的第一校驗碼匹配成功,表示第三密文與第一密文相同,則對第三密文進行解密,獲得數據明文。
但上述技術方案在加密之前沒有對原始數據的上傳時間信息進行固定,無法校驗原始數據上傳時間的真實性;其次是使用密鑰對數據進行對稱加密,數據的保密性存在隱患;另外其解密流程是通過校驗碼匹配密文是否一致來判斷數據是否被篡改,存在密文一致但原數據不一致的風險;最后解密的順序是證明機構先于當事人對電子數據進行解密,這就存在電子數據被當事人篡改的風險。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CN1567288A公開了一種文件多重加密同時封存/開封方法。該方法是對文件進行加密時,使用多方參與者的公鑰采取非對稱加密算法進行嵌套加密,實現將文件進行封存的功能。當該文件需要開封時,每個參與者都必須同時到場,并提供各自私鑰進行依次解密。
但上述技術方案也沒有對原始文件的時間信息進行固定,無法校驗文件上傳時間的真實性;該方案沒有描述參與者在加密和解密過程中的先后順序,沒有具體闡述文件存放在哪一方的服務器。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CN102609658A公開了一種電子證據固定裝置、方法及系統。用戶上傳電子證據信息,系統對電子證據信息進行數據完整性保護,生成電子數據的數字摘要,同時對電子證據原文進行數據加密處理,將數字摘要和經過數據加密處理的電子證據存儲。系統將數字摘要傳送給遠程的國家標準時間服務器,對數字摘要進行時間認證,生成時間認證證書并向用戶推送。根據用戶選擇,對需要公開證明的電子證據信息進行公開證明操作。
但上述技術方案中證明機構沒有參與電子證據的加密和解密流程,同時電子證據是存放在第三方服務器,無法保證電子證據在加密和解密的過程中被篡改,也無法確保證明機構在對其電子證據公開證明之后,電子證據是否被篡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法信公證云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廈門法信公證云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09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