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調溫閥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000480.5 | 申請日: | 2017-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65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1-21 |
| 發明(設計)人: | 裘浩明;尹斌;廖志勇;張天一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三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31/64 | 分類號: | F16K31/64;F16K11/08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閥口部 調溫閥 排孔 連通 分隔部 閥口 彈性元件 內部通孔 排出部 閥體 相對應位置 閥座組件 互不連通 熱動元件 閥芯 流通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調溫閥,包括閥體、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閥座組件、閥芯、熱動元件,調溫閥包括六個接口及各形成一個閥口的四個閥口部:第一閥口部、第二閥口部、第三閥口部、第四閥口部;所述調溫閥包括互不連通的第一腔與第二腔,六個接口的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六接口的其中一個與第二腔連通,其余兩個能夠各通過一個閥口與所述第二腔連通;六個接口的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五接口的其中一個與所述第一腔流通,其余兩個能夠各通過一個閥口與所述第一腔流通,所述分隔部還包括至少一個排孔及一個內部通孔,所述排孔連通所述分隔部的內部通孔與分隔部外側;所述閥體在所述排孔相對應位置設置有排出部,排出部與排孔連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流體控制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隨溫度變化改變流體流動方式的調溫閥。
背景技術
汽車在行駛過程中各部件之間需要及時以潤滑油潤滑以保證汽車的正常運行。如潤滑油潤滑性能不夠好則可能會影響汽車使用壽命,如變速箱油等,變速箱油一般通過調溫閥和外部冷卻用換熱裝置組成的溫控流路來實現溫度調節。當變速箱油路的溫度上升時,熱動元件的熱敏物質受熱膨脹,變速箱油直接流回變速箱的通道被封住或通道流量下降,高溫油進入外部冷卻用換熱裝置進行降溫再流回變速箱。反之,當油溫過低時,熱動元件的熱敏物質開始凝固收縮,頂桿復位,變速箱油直接流回變速箱的通道被打開。變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動過程中與發熱的變速箱元器件發生熱交換,使油溫控制在適宜范圍。而隨著車輛技術的發展,現在有時變速箱油也可以通過先與冷卻流體換熱的方式進行,這時控制溫度的調溫組件或調溫閥就要采用不同的方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新結構的調溫閥,同時可以控制兩種流體,為此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調溫閥,包括閥體、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閥座組件、閥芯、熱動元件,所述閥體包括相對固定的第一閥體和第二閥體,所述第一彈性元件、第二彈性元件、閥座組件、閥芯、熱動元件設置于閥體內,其中所述閥座組件與閥體相對固定或限位設置,所述調溫閥包括六個接口,六個接口包括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五接口、第六接口,所述調溫閥包括各形成一個閥口的四個閥口部,四個閥口部包括第一閥口部、第二閥口部、第三閥口部、第四閥口部,所述第一閥口部設置于所述第二閥體或第二閥體部件,所述第四閥口部設置于所述第一閥體或第一閥體部件;所述閥座組件包括閥座,所述閥座組件設置有分隔部,所述調溫閥包括第一腔與第二腔,所述分隔部的一側為第一腔,第一腔與第二腔之間不流通,所述第一閥口部位于第二腔,所述第四閥口部位于第一腔,所述第一彈性元件位于第二腔,第二彈性元件位于第一腔,所述熱動元件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腔,另有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所述熱動元件一端與所述第一彈性元件抵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二彈性元件抵接;所述第三接口、第四接口、第六接口的其中一個與所述第二腔連通,其余兩個能夠通過閥口與所述第二腔連通;所述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五接口的其中一個與所述第一腔流通,其余兩個能夠通過閥口與所述第一腔流通;
所述分隔部還包括至少一個排孔及一個閥座內孔,所述排孔連通所述分隔部的閥座內孔,所述排孔還連通分隔部外側;所述閥體在所述排孔相對應位置設置有排出部,所述排出部與排孔連通。
這樣調溫閥可以同時控制兩種流體,且即使兩個流體中有一個有泄漏,也不會對另一個流體系統造成影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調溫閥與換熱器組合后的熱管理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熱管理組件的主視示意圖。
圖3是圖2所示熱管理組件沿A-A剖視的示意圖。
圖4是圖1所示調溫閥的立體示意圖。
圖5是圖4所示調溫閥的一個方向的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三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經浙江三花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0004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