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無線通信器件及具備該無線通信器件的物品有效
| 申請號: | 201690001024.1 | 申請日: | 2016-07-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08385635U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15 |
| 發明(設計)人: | 加藤登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 |
| 主分類號: | H01Q9/16 | 分類號: | H01Q9/16;G06K19/077;H01Q1/22;H01Q1/3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俞丹;宋俊寅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日本;JP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通信器件 放射電極 電介質構件 端子電極 金屬面 方式設置 平行相對 隔開 本實用新型 彼此交叉 方向延伸 延伸 | ||
1.一種無線通信器件,該無線通信器件能在安裝于物品的金屬面的狀態下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
電介質構件,該電介質構件具有安裝于所述物品的金屬面的安裝面;
RFIC元件,該RFIC元件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并包括第1端子電極及第2端子電極;
第1放射電極,該第1放射電極以與所述物品的金屬面隔開規定距離而平行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并與所述RFIC元件的第1端子電極連接;及
第2放射電極,該第2放射電極以與所述物品的金屬面隔開所述規定距離而平行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并以與所述第1放射電極獨立的狀態與所述RFIC元件的第2端子電極連接,
所述第1放射電極及第2放射電極沿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1放射電極與所述第2放射電極相比,寬度較小,且延伸方向長度較短。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具有導電層,該導電層以與所述第1放射電極及第2放射電極獨立的狀態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的安裝面。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放射電極的延伸方向長度與所述第2放射電極的寬度相等。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放射電極具有電流集中部,該電流集中部的與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的面積與其他部分相比較小。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放射電極具有設置于寬度方向的一端且朝所述寬度方向的中央延伸的第1缺口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放射電極具有設置于所述寬度方向的另一端且朝所述寬度方向的中央延伸的第2缺口部,
所述第1缺口部和所述第2缺口部在所述第2放射電極的延伸方向隔開間隔排列。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C元件包括與所述第1端子電極連接的第1線圈和與所述第2端子電極連接的第2線圈,
所述第1放射電極包括與所述第1端子電極連接的第1連接盤部,
所述第2放射電極包括與所述第2端子電極連接的第2連接盤部,
從所述金屬面觀察時,所述第1線圈與所述第1連接盤部重疊,且所述第2線圈與所述第2連接盤重疊。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電介質構件在與所述第1放射電極及第2放射電極的角部相對的位置包括凹部。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規定距離為0.2mm以上1mm以下。
10.一種物品,該物品至少在一部分具備金屬面,且具有安裝于所述金屬面的無線通信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無線通信器件具有:
電介質構件,該電介質構件具有安裝于所述物品的金屬面的安裝面;
RFIC元件,該RFIC元件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包括第1端子電極及第2端子電極;
第1放射電極,該第1放射電極以與所述物品的金屬面隔開規定距離而平行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并與所述RFIC元件的第1端子電極連接;及
第2放射電極,該第2放射電極以與所述物品的金屬面隔開所述規定距離而平行相對的方式設置于所述電介質構件,并以與所述第1放射電極獨立的狀態與所述RFIC元件的第2端子電極連接,
所述第1放射電極及第2放射電極沿彼此交叉的方向延伸,
所述第1放射電極與所述第2放射電極相比,寬度較小,且延伸方向長度較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未經株式會社村田制作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9000102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