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及應用管理單元有效
| 申請號: | 201680090108.1 | 申請日: | 2016-10-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45329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4 |
| 發明(設計)人: | 朱強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36/14 | 分類號: | H04W36/14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凱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通信 方法 網絡設備 應用 管理 單元 | ||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和設備,用于UE的跨系統切換,可以使源應用管理單元與目標應用管理單元之間建立連接,相互通信,有效提高通信的效率。本發明實施例的方法包括:網絡設備獲取源應用系統的源系統標識,和/或目標應用系統的目標系統標識,網絡設備向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發送源系統標識,或向源應用管理單元發送目標系統標識,以使得源應用管理單元與目標應用管理單元之間建立連接,相互通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及應用管理單元。
背景技術
下一代移動網絡中,存在多個應用系統分別為用戶設備(UE,User Equipment)提供服務,每個應用系統包含對應的應用網絡和應用管理單元。
當UE位置發生變化時,如圖1b所示,UE從一個應用系統(后面稱為源應用系統)的應用網絡1的服務區域進入另一個應用系統(后面稱為目標應用系統)的應用網絡2的服務區域,為了讓用戶隨時隨地獲得良好的業務體驗,UE執行跨系統切換,即從源應用系統切換到目標應用系統。在UE的切換過程中,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獲取UE的位置和應用信息,確定應用在目標應用系統中的目標位置信息;源應用管理單元獲取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為應用分配的目標位置信息,觸發應用遷移;最后,應用在目標應用系統準備完成后,激活目標用戶面的本地分流規則。
在現有技術中,由于源應用管理單元與目標應用管理單元屬于不同的應用系統,兩者不能直接通信,而是由第三方,如正在與遷移應用通信的客戶端,使用API從源應用管理單元中獲取UE的應用信息,再將UE的應用信息發送給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目標應用管理單元根據UE的應用信息和UE的位置,確定應用在目標應用系統中的運行位置后,將應用目標位置信息發送給第三方,由第三方向源應用管理單元發送應用目標位置信息,以完成UE的切換。
可見,在現有技術中,源應用管理單元與目標應用管理單元之間只能通過第三方來轉發消息,首先移動通信系統也不支持這種通信方式,其次這種方式的通信效率較低,所以需要一種新的方式,讓兩個應用系統的應用管理單元能夠相互尋址,直接通信。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網絡設備及應用管理單元,用于UE的跨系統切換,可以使不同應用系統間的應用管理單元建立連接,相互通信,有效提高通信的效率。
有鑒于此,本發明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用于UE的跨系統切換,在本發明實施例中,存在源應用系統和目標應用系統,其中源應用系統中包括源控制面設備和源應用管理單元,目標應用系統中包括目標控制面設備和目標應用管理單元,若UE從源應用系統的服務區域進入到目標應用系統的服務區域,正在為UE服務的基站接收到UE對周圍基站的測量報告后,選擇信號比較好的基站繼續給UE提供服務,從而觸發了UE的跨系統切換,網絡設備獲取源應用系統的源系統標識,和/或目標應用系統的目標系統標識,網絡設備向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發送源系統標識,或向源應用管理單元發送目標系統標識。
可見,網絡設備獲取源系統標識和/或目標系統標識,向源應用管理單元發送目標系統標識,或向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發送源系統標識,使得源應用系統的源應用管理單元與目標應用系統的目標應用管理單元可以建立連接,直接通信,不需要第三方的中轉,提高了通信效率。
結合第一方面,第一方面的第一種可能的實現方式中,網絡設備可以為能力開放平臺,在一些應用系統中,同一應用系統的控制面設備與應用管理單元之間由于安全原因,不能夠直接交互,而是通過能力開放平臺通信,本實現方式中,源控制面設備與源應用管理單元之間,目標控制面設備與目標應用管理單元之間不能直接通信,能力開放平臺獲取所述源應用系統的源系統標識和目標應用系統的目標系統標識,由于能力開放平臺同時具有源系統標識和目標系統標識,所以能力開放平臺可以向所述目標應用系統的目標應用管理單元發送所述源系統標識,也可以向所述源應用系統的源應用管理單元發送所述目標系統標識。
可見,若網絡設備為能力開放平臺,可以解決網絡控制面與應用管理單元之間不能直接交互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68009010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